东汉末年,曹操的手下人才济济。就武将而言,有五子良将和曹魏宗室。就文臣谋士而言,有司马懿、郭嘉、于迅、荀攸、程昱、贾旭、陈群等。其中,在曹操谋士中,董昭虽然不如这些人受欢迎,但他是曹操取代汉朝建立曹魏政权的首席英雄。
董昭(156-236年7月4日),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早期以孝廉入仕为县官,受到袁绍的青睐,被征召参军。同时也为他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做出了很多成绩。但袁绍听信诽谤,董昭不得不离开袁绍,半路上却被张杨留在河内。恰逢曹操在兖州的逐渐崛起,所以当曹操想和长安的汉天子交流新闻时,董昭劝说张杨与曹操交朋友,不要阻止曹操的使者前往长安。他还以曹操的名义写信给杨奉,愚弄他与曹操的联合。虽然董曹还没见过面,但董昭已经开始为曹操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随时为曹操的利益着想。
[img]153587[/img]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东归,抵达安邑。董昭和张杨一起去迎接,被拜为议郎。曹操去洛阳朝见汉献帝后,也见到了董昭。之后,董昭建议曹操把汉献帝搬到他的根据地许昌。在此之前和之后,他还做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成为一个关键人物,威胁皇帝,让王子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曹操成功地控制了皇帝,占据了绝对的政治优势。从那时起,董昭就成了曹操的谋士。
董昭升任河南尹三年(198年)。张杨被部将杀后,他的手下打算投靠袁绍。董昭独自一人入城劝说薛洪、缪尚等人投降曹操,事后董昭担任冀州牧。199年,曹操派刘备截杀袁术,董昭立即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是放虎归山。曹操没有听董昭的忠言。结果,刘备占领徐州,与曹操作战,导致曹操东征。之后,董昭跟随曹操平定北方,做出了很多贡献。
建安17年,曹操淘汰了马超、韩遂、马超、韩遂。此时,董昭建议恢复古代五等称号“公侯伯子男”的分封制度。并说出了自古以来的利弊,但很难有好的开始和结束。于是曹操听从董昭的建议,下定决心恢复五等称号,先后称魏公、魏王,建立了曹魏政权。
[img]153588[/img]
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王位,董昭被任命为将军。同年,曹丕称帝,董昭升为大鸿璐,位列九卿,进封右乡侯。虽然没有三公,但董昭作为九卿之一,已经是曹魏的大臣了。黄初七年,魏明帝曹睿继位,董昭进封乐平侯,食邑一千户,转任卫尉。这也是董昭人生的巅峰。青龙四年五月乙毛,董昭去世,享年81岁,死后。
董昭为曹魏的建设做出了多少贡献?地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