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著名武将李存孝,山西灵丘人。很多人不知道,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有频繁的战争,这也为许多王侯将相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在众多人群中,王侯将相数不胜数,其中也有一些熟悉的人。
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武力第一帝的名字现在为人所熟知,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王不过项,不过李”。“项”无疑指的是霸王项羽,那么“李”指的是哪个武将呢?历史上有很多姓李的武将。看到下半句,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位姓李的武将的事迹并没有广为流传,而是唐末十三太保之一的李存孝。
关于李存孝早年的经历,史书上记载不多,大部分只在民间流传着他早年的勇敢事迹。大中十二年(858)出生于代州一个小山村的李存孝,母亲取名安敬思,母子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据说李存孝10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在山上放羊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只猛虎,来势汹汹地冲向李存孝。然而,面对老虎,小李并不害怕存孝。他在躲避老虎攻击的同时,不断反击老虎。天生神力的小李存孝竟然赤手空拳杀死了老虎。那时候,李存孝早年就成了当地的“网红”。
[img]153527[/img]
战争之际,小李存孝和母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四处奔波,后来小李存孝被河东节使李克用俘虏。李克发现小李存孝有着出众的武功,而且还天生神力,对他很感兴趣。后来,李克利让小李存孝为自己服务,经常让他呆在自己的账户里,教他知识,最后把他当作正义的儿子,原名安敬思正式改名为李存孝。据说李克用有十三个儿子,包括许多义子,他们被称为十三太保,其中李存孝在其中排名第十三,但确实是最有名的。
成年后的李存孝,跟随者李克用南征北战,擅长骑射和勇敢的李存孝深受李克用的喜爱,常常让李存孝成为骑兵的先锋。李存孝也不负众望,在跟随李克用救援陈州、许州、征服黄巢时屡立战功,每战必胜,从未挫败。出色的武功使李存孝无敌,与当时武功世界第二的“铁枪”王彦章较量,仅两轮就打败了王彦章。有一次,李存孝连续挑选几十名将军后,当时身患重感冒,全身无力,但听说武功第三的高思继击败了几位我军将军后,李存孝又上阵了。李存孝在严重的疾病下,只用了十回合就活活捉住了高思。虽然这些讨论可能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李存孝的勇敢是当年武力的顶点。
文德元年(888),李克用命李存孝指挥700名骑兵支援攻打河阳。当时占领河阳的张全义向宣武节求助。朱文命部将支持张全义,率先站在优势地位。李存孝不幸惨败,不得不退役。虽然被打败了,但李存孝也从中吸取了教训,等待着弥补自己成就的机会。之后,李存孝先后夺取了明州和磁州,在琉璃陂击败了邢州军,活捉了马水和袁奉韬。
[img]153528[/img]
大顺元年(890),李克用又命令李存孝急攻邢州,并成功夺取。不久之后,朱温命令将军们占领泸州,并派出3000名士兵护送孙上任。李存孝听到这个消息,带领士兵们拦截。李存孝领300名精兵,在山路上成功伏击孙井一行,生擒孙井后立即领5000名骑兵支援泽州。在泽州城下,李存孝非常勇敢。在几轮比赛中,他活捉了汴军将领邓季军,打败了敌人,逃走了。追击失败后,李存孝转兵攻打泸州,直接吓得守城将领弃城匆匆逃走。
经过多次战斗,李存孝建立了许多战功。他在泸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但李克用重用了其他人。李存孝只被命名为汾州刺史,后来被改为太州刺史。景福元年(892)正月,李克任命李存孝与李存合作,但同样是太保的两人互不信任,迟迟不进攻,李克用不得不派遣他人。事后李存信用诽谤李克,“存孝有二心,常避赵不击。李克用开始怀疑李存孝的忠诚,但没有表现出来,李存孝也开始感到不安。
第二年,李克用亲率大军出征,李存孝却找前敌讨论军机,事后李克用大怒,出兵讨伐李存孝。几个月后,李存孝坚持守城,最后城里粮尽,登城哭着对城下的李克用道哭着,自己被诬陷。李克用听后,李克用便派人接出李存孝,李存孝磕头请罪:“儿于晋有功而无过,至此,是存信的原因!“李克用不相信,把他押回太原,最后被判车裂。李克用并不是真的想处死他,希望诸将为他求情,自己才能顺势免除他的罪行,但诸将都嫉妒李存孝,没有人为他求情。事后,李克用非常伤心,十多天没有理会政事。
天生神力,年轻就能活捉老虎,武功高超,天下无敌。跟随义父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吓得敌人听到这个名字就胆寒。然而,李存孝没有被重用,被同事诬陷。最后,汽车破裂而死。遗憾的是,一代著名的将军用这种方法去世了。
为什么唐末十三太保之一的李存孝能和霸王项羽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