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下面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的西晋政权是存在感最薄弱的政权,以至于我们对那段历史越来越模糊。以西晋八王之乱为起点,五胡利用中原政权忙于内乱,纷纷进入中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
自西晋“永嘉之乱”以来,大量北方士族人民开始南迁,这些人后来成为掌握东晋政权的门阀。东晋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江南的战争。然而,与南方战争相对应的是北方的战争,胡人涌入,各种军阀政权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中原。相互征伐的结果是,战争不断,人民流离失所,连年战争也导致整个中原地区汉人数量急剧下降。正是在这样的乱世中,有这样一个人顽强地崛起,他的出现曾经扭转了狂澜,挽救了大楼的将军,这个人就是后世著名的冉闵。
冉闵是冉良的儿子,冉良在一场战争中因重伤去世。此时,冉闵只有12岁。石勒,一个赵国的主人,聪明伶俐,把他当成了孙子。成年的冉闵武功超群,勇敢善战,为羯赵做出了巨大贡献,逐渐成为高级将领。然而,羯赵是不人道的,这让人们陷入了困境。愤怒的冉闵颠覆了羯赵,建立了冉魏政权。
[img]153343[/img]
冉伟成立后不久,冉闵发布了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聚集了中原一场血腥的大屠杀。“杀胡令”的举动真的很疯狂,引起了无尽的杀戮。冉闵为什么要发布这个“杀胡令”?
说到原因,我们不得不提到冉闵的父亲。冉闵的父亲是乞活义军的将军,乞活义军为汉人的生存而战。冉闵从小就被父亲感染,心中种下了拯救汉人的远大理想。而且在羯赵寄人篱下,冉闵总是忍受着羯族对汉人的血腥屠杀。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冉闵将愤怒转化为拯救汉人的动力,颁布“杀胡令”旨在唤醒汉人的民族意识。
“杀胡令”的牺牲使以前只能被动殴打的汉族人崛起。每个人都拿起武器杀死了胡人。冉闵作为“杀胡令”的颁布者,也带领军队到处追击胡族。有一段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杀胡浪潮。最后,数百万胡族人退出中原,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场所。
[img]153344[/img]
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数据。在“杀胡令”之前,汉人从西晋时期的2000万减少到400万,当时侵略中原的胡人数达到600万。在整个过程中,汉人少了1600万,胡人增加了600万。通过这样的数据比较,我们不会发现汉人在此期间经历了多少鲜为人知的痛苦。“杀胡令”的颁布彻底将胡人赶出中原,给为数不多的汉人带来了喘息的机会。
如果没有冉闵的“杀胡令”,那么胡人将继续扩张,北方最后400万汉人可能会被屠杀。如果胡人统一了北方,然后向南发展,下一件事就无法想象了。当然,“杀胡令”的实施远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冉魏政权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胡人共同反击,冉闵也带领冉魏军队进行了无数次少胜多的战斗。
在一场战争中,冉闵带领1万人进入了14万胡人的军队,以拯救1万名被俘的汉族女孩。因此,可以想象,冉闵的朱龙战马在战场上过度疲劳,冉闵被敌人俘虏并杀死。冉闵死后,天空被感动了,随机出现了植被枯萎、蝗虫四处,7个月没有下雨。胡人震惊了,派人去冉闵墓祭奠,祭奠那天膝盖下雪。
[img]153345[/img]
冉闵去世后,冉魏臣子痛哭流涕,绝望到极点。除了少数逃往东晋的人,他们大多以自杀的方式保守忠诚,没有叛国。冉魏政权只存在了两年,但冉闵铁血的形象代代相传。
他的人生经历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从宏观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十六国时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民族融合时代,文化相互融合。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也很快。然而,历史问题不能仅仅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回顾100多年的战争时,我们会发现五胡裂土分裂被称为国王混战。这种情况意味着在北方的土地上不断上演生死分离的场景,描绘这段历史的史书只是几个数字,但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生命的阴暗。正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冉闵成了短暂却闪烁着无限光芒的星星,照亮了整个夜晚。
冉冉闵是如何建立冉魏政权的?他为什么要颁布杀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