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将军哥舒翰的名字在历史上如雷贯耳。直到今天,大唐民间流传的赞美他的诗仍然令人鼓舞:“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到目前为止,我还不敢去临涛看牧马。”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不仅如此,诗仙、诗圣两位泰斗竟在同一时期为他写诗,对他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这一荣誉,永远是罕见的。
李白诗说:“丈夫有这样的立场,三军都是不可战胜的。魏青辱骂将军,白起真是个垂直的儿子。”诗仙一直夸张,几乎把哥舒翰吹到天上,连卫青和白起都不值一提。
[img]152978[/img]
杜甫诗说:“今代麒麟阁,谁是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
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略地两角空。”诗人性格崇高,甚至称赞哥舒翰当时的首功。看来哥舒翰真的有两把刷子。
然而,这位著名的大唐战神,前半生一直浑浑噩噩,是一个标准的花花公子,可以说直到40岁,他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哥舒翰出生在西突厥十字部落之一的突骑施部。他的父亲哥舒道元曾担任安西副都护,他的母亲尉迟是于和国公主。这样的背景让哥舒翰从小衣食无忧,挂上了郭毅校尉的头衔,整天游荡,不是喝酒就是赌博,过着典型的花花公子生活。
哥舒翰虽然不努力,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有两个优点:一是性格豪迈,侠义,有当大哥的资格;第二,我喜欢读《左春秋》,和关二爷晚上读的差不多。
[img]152979[/img]
一直这样生活到40岁,哥舒翰终于失去了继续做公子哥的资本,他的父亲去世了。为了不坐着吃空,哥舒翰去了长安,想了一份好工作。这时,他遇到了这辈子最大的贵人,一个八品长安县尉,由于官职低,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
《新旧唐书》对此事的记载不同。《新唐书》说:“哥舒翰因为父亲去世,没有回去哀悼,被县尉鄙视。”《旧唐书》说:“他父亲去世后,住在长安时,被县尉不礼貌对待。”
但无论如何,结果是一样的,哥舒翰从此激动不已,拿着剑,去河西节度所在地当兵。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为数不多的转折点,这取决于你能否抓住它。这个机会可能是一件无意中的小事;或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或者老年人开明的说教。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七天七夜。王阳明盯着竹子看了七天七夜,了解了圣人的真相。这是圣人的方式,而哥舒翰的方式是长安县尉或善意的言语激励,或谴责他不孝。@ 哥舒翰抓住了这个机会。
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兵与兵也是如此。哥舒翰,一个四十多岁的新兵,比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还要凶猛。
在对阵吐蕃的艰苦拔海中,哥舒翰与敌人的死战结束,枪头断了,敌人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哥舒翰喝了一口,拿着一半的枪,带领剩下的唐军冲进敌人的阵容,杀死了吐蕃人。
[img]152980[/img]
哥舒翰有一个叫左车的奴隶。孔武很有力量。每一场战斗都紧紧地跟在主人身后。哥舒翰擅长长枪,有时他可以把敌人举起五英尺高。每次,只要哥舒翰拿起一个,左车就会在后面收割一个头。在战场上,主仆们生活在一对凶猛的地狱之王身上。“到目前为止,我还不敢窥视牧马,也不敢过临涛。”这真的不是盖子。
哥舒翰因其卓越的战功,迅速晋升为陇右节度使,不久又兼河西节度使,封爵西平郡王,成为帝国炙手可热的重要人物。
哥舒翰的成功,有他年轻时侠义的性格,从书中积累,父亲的人脉和老板的赏识,更关心他勇敢杀敌的勇气,但他最应该感谢的是不知名的长安县尉。
县尉的不礼貌,像一根棍子,像释迦牟尼的菩提树,像王阳明的竹子,让40岁的哥舒翰从花花公子的梦中醒来,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哥舒翰仍然可以从零开始,你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可能的。
为什么哥舒翰的人生才真正从40岁开始?转折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