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书法家楚遂良的政治水平无法与他的书法造诣相比。晚年,他甚至一步一步地错位,导致了皇帝不原谅他死亡的悲惨结局。以下是相关内容。如果你感兴趣,来看看。
楚遂良生活在唐初。楚家是南朝的名门。他的父亲楚亮在隋朝的官员中骑着常侍。投靠唐朝后,李世民非常欣赏楚亮的才华,成为“秦王府十八学士”,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在这种环境下,年轻的楚遂良知识日益提高,并逐渐崭露头角。
李世民登基后,欣赏比自己大两岁的同龄人楚遂良。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和书法。李世民喜欢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但与楚遂良相比,他只能算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有人献出了王羲之的真迹。楚遂良一眼就能认出真伪,这让李世民非常钦佩。
在父母的支持和皇帝的青睐下,楚遂良年轻时一路繁荣昌盛。贞观十三年时,他一直是一名建议医生和日常生活的男孩。此外,他的表现也值得称赞,非常到位。
[img]152640[/img]
李世民的王位来路不正,很想知道历史是如何记录自己的,而楚遂良此时兼任日常生活郎,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 李世民试探性地问楚遂良:“爱卿兼起居郎,我能看看记录的事情吗?楚遂良说:“记录君王的言行,是为后人借鉴,以警戒君王不敢胡作非为,臣没听说任何君王亲自观看。”李世民又问:“我有不好,爱卿也记得吗?楚遂良说:“陛下的言行一定要记住大臣的职责。”
楚遂良义言辞地拒绝了皇帝的不合理要求,李世民也是一代贤君。他不会认为楚遂良诚实坦率地对他生气,而是更加重用。
贞观十七年,在长孙无极、楚遂良等人的支持下,李世民立李治为王子。楚遂良被提拔为黄门侍郎,参与朝政。魏征去世后,楚遂良在重大国事上多次表示,大部分都被李世民接受和表彰。楚遂良成为魏征的接班人,掌握了朝政的动议权。
贞观二十二年,楚遂良成为中书令,正式进入唐朝宰相行列。这时,李世民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第二年,李世民病入膏肓,召长孙无极与楚遂良相托。李世民去世后,王子李志登基。54岁的楚遂良成了孤儿大臣,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img]152641[/img]
但此后,楚遂良的言行频频出错,步步错位,主要表现在三件事上:
第一,托孤
李世民对楚遂良说:“无极忠于我,我有世界,多力量,我死了,不要诽谤世界。”显然,李世民担心有人会挑起李志与长孙无极的关系,希望楚遂良能在李志与长孙无极之间保持相对独立的调解地位。
李世民用心良苦。他知道,一旦大臣的权力失去限制,对皇帝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李世民把孤儿托给了长孙无忌、楚遂良和李积三人,三人背景不同,可以相互制约。但楚遂良逐渐错位,他犯了错误。
楚遂良以低价强行购买下属房产,这是一种严重的敲诈和腐败行为,官员们纷纷议论,惊动了长孙无忌。因此,楚遂良被贬为同州刺史。
看似没有错,但楚遂良不到半年就回来了,还是宰相。原来长孙无极是让他出去避风头的。更严重的是,弹劾楚遂良的官员被他下放为县长,赤裸裸地报复!
[img]152642[/img]
从此,楚遂良失去了李世民给他的定位,彻底倒在了长孙无忌一边,使长孙无忌专权善势,与他联手,成为李治眼中钉,肉中刺。
第二,立后
李治想废除王后,立武则天。这件事触动了长孙无忌集团的利益,王皇后和长孙无忌属于同一党。李治对他们说:“女王没有儿子,武昭仪有儿子。我想立武昭仪做女王。怎么样?”
楚遂良观察情况,不能让长孙无忌先开口,带头,说三个反对理由:一是皇后出身名门,后来武昭仪太低,不能满足皇后的资格;二是皇后是皇帝的旨意,如果皇后对皇帝不孝;第三,皇后,虽然皇后没有孩子,但只有20岁,没有错。
李志说不出话来,不情愿地走了。但李志继续战斗,决心和这些老顽固到最后。第二天,李志老调重弹。事实上,楚遂良第一天的三个原因是无可挑剔的。只要他坚持下去,皇帝就无能为力。但楚遂良又错位了。他太努力了。他说出了当时吴昭仪曾经是先帝才人的公开秘密!此外,交出墙板,溅到法庭上。
[img]152643[/img]
当众揭露了皇帝的老底,并威胁到官位。然而,由于极大的不尊重,皇帝无处发泄的愤怒立即得到了发泄。李志抓住了这一点,得到了李积的支持。他不仅成立了武则天为皇后,还瓦解了长孙无极集团。在大家的求情下,楚遂良救了命,被贬为潭州总督。
@ 求情
显庆两年,许敬宗陷害了楚遂良等人的阴谋,而李治和武则天显然很生气,把楚遂良贬到了今天的越南。经过几年的痛苦,楚遂良已经老了,非常希望得到李志的原谅。于是他颤抖着提起笔,写了一首表演。虽然书法仍然很强大,但内容又错位了。
他一一列举了自己的功劳,如何保护李志登基,如何成为孤儿大臣,如何协助政府等等。这样的求情无异于自找苦吃。你在批评皇帝忘恩负义吗?求情怎么会这么自信!如果你只是承认冒犯天威,乞求皇帝放手,允许他回到家乡,也许还有一线希望!太可惜了。这样的求情无济于事。一年后,楚遂良在绝望中沮丧地结束了。
功是功,过是过,李治遗诏允许楚遂良魂回老家,武则天临死前也同意恢复他的头衔,这是对楚遂良一生成就的肯定。
楚遂良的步步错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