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高平陵之变时高柔扮演什么角色?结局如何?

高平陵之变应该算是三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带来相关文章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王子中的妃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司马懿和曹真被命令为辅政大臣,辅助魏明帝曹睿。魏明帝时,司马懿多次迁徙抚军将军、将军、太尉等重职。魏明帝崩溃,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托孤幼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首先被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在过去的十年里(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爽陪曹芳从洛阳到高平陵扫墓,开始军队控制首都,从而摧毁了曹爽及其党羽,篡夺了曹魏的权力。

[img]152644[/img]

值得注意的是,在曹魏后期高平陵的变迁中,司马懿的战胜离不开曹魏众多大臣的支持。其中,作为曹魏六位君主的老大臣,高柔支持司马懿发动兵变,帮助司马懿击败将军曹爽。在此基础上,高柔的后代作为回报,在西晋成立后也得到了重用。

高柔(174-263年),字文惠。陈留县(今河南祁县南)人。建安九年(204年)高柔归降曹操,被曹操任命为县令。县长在一职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曹操将高柔提升为宰相仓曹属。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要派钟友等领兵去攻打张鲁,但高柔认为,领兵入关一定会惊动关中的马超和韩遂。对此,曹操没有听从高柔的建议,结果,钟友等入关后,马超等果然叛变。因此,很明显,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高柔显然有先见之明。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建魏国,高柔任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即继续承担辅助曹操的重任。后来,高柔变成了颍川太守。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魏文帝曹丕继位,任命高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汉末三国时期,高柔作为文臣,能被封为内侯,已经是一件难得的事了。与武将相比,文臣很少有机会立功,封侯难度更大。

[img]152645[/img]

公元223年(黄初四年),迁任廷尉。廷尉始于战国时期,在秦朝时期属于三公九卿中的九卿。汉代,廷尉主管诏狱,修改法令。属官有正和左右两监。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因对御史上丞鲍勋有宿怨,借有小过失,要枉法杀他,高柔坚决不从,曹丕干脆调离高柔。而这无疑体现了高柔刚直不阿的一面,即使是魏文帝曹丕的命令也敢于违抗。

魏明帝曹睿继位后,将高柔封为延寿亭侯。汉末三国时期,侯爵分为四个等级:县侯、乡侯、亭侯和关内侯。高柔以前被封为关内侯,现在被封为延寿亭侯,显然属于加官进爵。例如,关羽的汉寿亭侯也属于亭侯的等级。对于魏明帝曹睿来说,虽然他在统治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建造了一座大宫殿,人们工作繁重。在这方面,高柔经常直言不讳地劝诫他。

高柔担任廷尉23年,后来升任太常。太常是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位列汉代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所以对于高柔来说,升职太常意味着离三公只有一步之遥。皇帝曹芳在位六年(245年)时,高柔升任司空,正式排名三公。汉末三国时期,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公,如大家熟悉的王朗,曾担任曹魏司徒一职,被称为王司徒。

九年(248年),高柔转任司徒。因此,在高平陵之变爆发之前,高柔虽然没有直接掌握任何实权,但作为曹魏的三公,高柔无疑有很高的威望和资历,甚至不在太傅司马懿之下。@ 在我看来,当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爆发时,高柔对司马懿的支持显然会影响到其他中立的文臣和武将。

[img]152646[/img]

@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兵变时,上奏请求免除曹爽将军职务,郭太后下令征召高柔假将军占领曹爽军营。因此,在高平陵的变化中,高柔不仅支持司马懿,还亲自参与了军事变革,并协助司马懿控制曹爽的营地,这已成为司马懿成功杀害曹爽的关键。甘露元年(256年),曹尚即位,高柔入封后,增邑又封二子为亭侯。因此,对于高柔来说,历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尚、曹壮六位君主,成为曹魏资历最高的老臣之一。景元四年(263年),高柔去世,享年90岁,死后。

对于活到90岁的高柔来说,如果几年后去世,应该等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正式建立晋朝。当然,即便如此,在汉末三国时期,90岁仍然是一种罕见的情况。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当时的大多数文臣和将军都在45岁时去世了。高柔去世后,儿子高光成为西晋黄沙御史,守廷尉,后任廷尉。官至尚书令,追赠司空,可谓西晋王朝重用。至于高柔的孙子高浑,他在西晋王朝建立后继承了高柔的头衔。显然,在高平陵的变迁中,高柔坚决站在司马懿一边,成为司马懿家族的有力支持者,在西晋王朝成立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高平陵之变时高柔扮演什么角色?结局如何?高平陵之变时高柔扮演什么角色?结局如何?

,,,,,,,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