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立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道能不能帮你拓展一些知识。
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方名称。汉武帝统治时,世界分为13个州,每个州都有一个刺伤的历史。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为州牧。后来无常。汉灵帝时,即东汉末年,为了平息黄巾起义,重新设立了州牧,提高了地位,掌握了一个州的权力。例如,在汉末,刘表是荆州牧民,袁绍是冀州牧民。他们都掌握了州郡的军事权力,成为了一方的王子。
其中,本文提到的益州地区在汉末三国时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刘备与刘章之间的益州战争,以及公元263年的魏灭蜀战争。在此基础上,益州牧羊人的负责人自然发生了频繁的变化。汉末三国时期,以下五位益州牧羊人应该是熟悉的历史人物。
益州牧:刘燕
刘焉(?-194年),字君郎(《华阳国志》又是君朗)。江夏县居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作为汉朝宗室,刘彦初被拜为中郎,历任罗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太常等官职。东汉末年天下之际,刘燕于是向朝廷求益州牧,封阳城侯。进入益州后,刘章派张鲁盘踞汉中,杀汉使,从此形成分离状态。兴平元年(194年),刘妍死于背痛爆发,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
益州牧:刘章
刘璋(生卒年未知),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刘焉死后,益州官员赵普等人希望利用刘璋的温仁,于是他写了一封信,鼓励他继承益州的刺史,并获得了朝廷的诏书,成为益州牧民。同时,赵普被任命为束缚中郎将军。但刘璋继位后,可谓内忧外患,即外有与益州对立的张璐,内有各地频繁发生的叛乱。建安16年(211年),刘章听说曹操会派兵到汉中征服张鲁,心里很害怕,于是在张松等人的建议下邀请刘备帮忙。当然,后来的情况表明,益州牧刘璋引狼入室。
[img]151808[/img]
刘章和刘备之间的战争持续了近三年。在此期间,刘章军杀死了刘备军师庞通,使刘备陷入了一场艰苦的战斗。后来,诸葛亮、张飞、赵云三路援军由荆州支援刘备。刘备夺取益州后,将刘章迁往荆州。建安24年(219年),东吴孙权袭击荆州。因此,刘章属于东吴。他被孙权任命为益州牧羊人,住在归归。他大约在公元221年后去世。
益州牧:刘备
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事件曝光被杀,刘备与刘璋反目成仇,这意味着益州战争正式爆发。经过几年的苦战,到建安十九年(214年),罗城被围攻近一年,刘备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共围成都。与此同时,刘备派宁督邮李恢说降马超。当马超来到成都时,刘备命令他带领屯城北,城中震惊了一会儿。于是刘备派简雍劝说刘璋,于是领益州牧,启用蜀中众多人才。对刘备来说,益州已经成为他真正的立足点。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成都登基称帝,正式成立了与曹魏、东吴抗衡的蜀汉。蜀汉的疆域基本上是益州的范围。
益州牧: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名为“汉”,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节假日。同年,张飞被杀,诸葛亮领导司隶校尉一职。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燕一起委托后事。刘备去世后不久,后主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不久,诸葛亮再次领取益州牧,这意味着蜀汉朝廷的大小事务,刘禅依赖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因此,笔者认为,丞相诸葛亮在获得益州牧官职后,在蜀汉的地位自然是不可动摇的。后主刘禅在一定程度上愿意把蜀汉交给诸葛亮,就像汉献帝刘协一样。在此基础上,诸葛亮勤奋谨慎,必须亲自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严厉奖惩;与东吴联盟,平定南中;实施屯田战略,加强战备。诸葛亮前后北伐中原五次,粮尽无功。因积劳成病,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享年54岁。
[img]151809[/img]
益州牧:陆抗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抗(226-274年),字幼节。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三国时期。元兴元年(264年),孙皓继位,加陆抗为镇军将军,领益州牧。在这方面,在我看来,东吴封陆抗是益州牧羊人,当时蜀汉已经灭亡,东吴希望陆抗能从司马氏手中占领益州。当然,东吴在实力上的差距自然无法从西晋夺取益州。吴凤凰元年(272年),陆抗击退晋将羊虎进攻,攻杀叛将西陵督步解释。后拜司马、荆州牧,卒于任,终年49岁。
@ 凤凰三年(274年),晋武帝复任王军为益州刺史,命令他在巴蜀建造大量战舰,训练水军。对王军来说,他只担任益州刺史的官职,而不是益州牧羊人。因此,汉末三国时期,刘燕、刘章、刘备、诸葛亮、陆抗等人主要担任益州牧羊人的官职。你觉得这件事怎么样?欢迎留下您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人曾担任过益州牧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