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今天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镇北将军,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军事官员的名字,是由镇北将军、镇南将军、镇东将军、镇西将军组成的四镇将军之一。重要将军的名字,统一将军,排名第四将军,负责征服和背叛,镇守卫四个方向。其中,就三国时期的蜀汉而言,镇北将军的地位相对较高,蜀汉的北部是强大的曹魏。@ 守卫蜀汉北部的武将,防御压力很大。
[img]151312[/img]
当然,夷陵战争期间,蜀汉在东方也有很大的防御压力。例如,赵云曾担任镇东将军。然而,从长远来看,镇北将军对蜀汉更为重要。蜀汉历史上有三位镇北将军。其中,后两位名副其实,即起到了守卫蜀国北部边境的作用。然而,对于第一位镇北将军来说,曹魏被降职了。为什么?
镇北将军:黄权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记载:他称自己为尊号,将东伐吴。他说:“吴人战斗激烈,水军顺流,容易退休。大臣请当先驱,陛下要当后镇。”先主不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促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在江南。
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准备征服吴王孙权,黄权劝诫刘备。然而,刘备并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是任他为镇北将军,督促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出兵,刘备本人在江南前线。公元222年,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东吴名将击败。不仅刘备损失惨重,黄权也被隔离,无法回到益州。不能降落东吴,黄权只能带领军队降落曹魏。曹魏归降后,黄权受到魏文帝曹丕的赏识,拜镇南将军,封阳侯,加侍,使同车陪伴。进驻河南后领益州刺史。
[img]151313[/img]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在位时,黄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即成为曹魏排名第一的武将。值得注意的是,镇北将军黄权虽然归曹魏,但刘备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善待了蜀国黄权的家人。第一年(240年),黄权去世,死后的头衔“景”,其中黄勇攻封爵位。@ 黄权留在巴蜀的儿子黄崇,官至书郎。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时,黄权的儿子黄崇与诸葛瞻抗争邓艾大军,最终死于绵竹。
镇北将军:魏延
《三国志》记载:“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
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进被称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223年)四月,刘备去世,五月,太子刘禅登基,魏延被称为都亭侯。对魏延来说,不仅是蜀汉第二任镇北将军,也是汉中第一任都督。早在建安24年(219年),刘备就在绵阳自称汉中王,并在成都定治。因此,当他留在汉中时,大多数人认为张飞应该是汉中的太守。
值得注意的是,公元219年,张飞也觉得这个职位是他自己的,但刘备意外地将魏延提升为汉中都督和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提升为镇远将军。公元221年,魏延从镇远将军晋升为镇北将军。就晋升速度而言,魏延在蜀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魏延作为蜀汉第一任镇北将军,在汉中守卫了十多年。魏延镇守的汉中,在这十多年里,可谓固若金汤。诚然,诸葛亮北伐中原为其分担压力。但从结果来看,魏延作为镇北将军,无疑是非常合格的,即高效完成了汉中都督和镇北将军的工作,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幸的是,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魏延与杨仪争权,最终被马岱杀害。而这无疑是蜀汉武将的一大损失。当然,幸运的是,魏延之后,镇北第二位将军也很优秀。
[img]151314[/img]
镇北(大)将军:王平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汉中都督魏延被杀后,王平升任典军、安汉将军,辅助骑马将军吴懿驻守汉中,汉中太守。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汉中都督吴懿去世后,王平被封为安汉侯,取而代之。
《三国志王平传》记载:“六年来,婉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婉病重,回到涪县驻扎。任王平是镇北大的前监军和将军,领导汉中。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魏将军曹爽率领10多万进攻汉中。前锋在罗谷,汉中守兵不到3万。然而,王平冷静下来,打击了曹爽率领的10多万军队,也就是说,他完成了守卫蜀汉北部边境的重任。
历史上有句话叫“萧规曹随”,意思是按照前人的规矩做事。就镇北大将军而言,汉中的防御策略基本上继承了魏延的计划,这也是他在兴旺之战中取胜、击败曹魏大军的重要原因。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镇北大将军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王平死后,镇北将军一度空缺。例如,接替王平担任汉中总督的胡济曾担任镇西将军、右将军等官职,即未被任命为镇北将军。
三国时期蜀汉镇北将军的官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