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曾经很受重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曹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他在康熙时期被广泛重用。当时曹家繁荣了一段时间。曹家有四个人担任江宁编织的职务。曹寅还收到了内务府的银行家作为包衣家臣。
曹家原本是摄政王多尔根的包衣。顺治亲政后,曹家从王府包衣变成了内务府包衣,成了皇帝的奴隶。曹寅的父亲曹玺被提升为二等侍卫,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皇室贵族,这对他自己和曹家都有好处。
康熙即位后,曹喜开始担任江宁编织。虽然江宁编织的职位实际上是皇室商人,他们为宫廷提供丝绸织物,并购买各种皇家物品,但曹喜扮演皇帝的角色也很重要。
康熙非常欣赏曹玺。他不仅给了他一个品位,还给了他一件蟒袍。曹玺去世后,康熙甚至亲自到编织部门慰问家人。此后,曹玺的儿子曹寅继续受到康熙皇帝的重视。那么康熙对曹寅有多重视呢?
曹寅,字清,号荔轩,号冢亭,号雪樵。16岁时,他入宫为康熙銮仪卫。康熙29年开始担任苏州织造工作,三年后改为江宁织造工作。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住在曹寅家,说明康熙与曹家关系密切。
康熙非常关心曹寅。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被提拔为皇室前二等侍卫,并得到了正白的支持。曹寅一生两次编织,但事实上,他的责任远远超出了他的责任,这也表明康熙特别关心他。
[img]150353[/img]
当时,清朝规定,只有四级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直接向皇帝提交奏折。然而,作为一名五级官员,曹寅经常向康熙提交奏折,甚至超过了许多大官。但康熙不仅不介意,而且鼓励他提交更多。
此外,奏折也有区别。一般来说,请安折只能向皇帝请安。不要提及公共事务,否则会受到处理。但有一次,曹寅递交了一份奏折。在开头的第一句话中,他向皇帝问安。他已经确定这是一份请安折。然而,他后来提到了公共事务,公共事务的内容也存在矛盾。他说江南的大米收成很好,但他说目前的大米价格很贵。
请安折谈公事,犯了大错,公事也犯了错。既然收成很好,为什么米价还是很贵的?然而,连续犯错的曹寅并没有得到康熙的处理。后者只是在奏折上指示:“我知道,米价还贵,怎么说很收成?病人写在请安折里很不合适。”
后来,曹寅看中了铜的销售业务,认为这是一笔不错的生意,所以他要求参与,并向内务府借了10200英镑。康熙看到奏折后,立即批准了。许多人看到康熙的反应,也觉得有利可图,所以他们参与其中,争相降低价格。
有很多人参与其中,卖铜就不赚钱了。曹寅的生意赔钱了,所以他不想这么做。于是他又写了一篇奏折,找了个理由说他不做了。没想到康熙看了还是马上准备,甚至没有提到他损失的资本。
康熙48年,有人密报康熙,称曹寅和李旭欠公银300万,要求追究。这不是小事,但康熙却置若忽视,拒绝公开。他们只是私下通知曹寅和李旭,让他们尽快弥补损失。
曹寅根本无法弥补这个洞,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还清。几年后,曹寅被发现编织库银37.32万,更无法偿还。康熙见他真的没办法,甚至为他做了安排,让李旭还。
[img]150354[/img]
那曹寅为什么这么受重视呢?事实上,他的母亲和康熙的关系并不简单。
康熙出生后,根据清朝的规定,她想在三旗的包衣妇女中找到一位护士来照顾王子。当时,曹西的妻子和曹寅的母亲孙是阿济格正白旗下的包衣,所以她被选为康熙的护士。
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早逝。他最亲近的人是他的祖母孝庄太后。康熙也是一个注重家庭感情的人。他对母亲孙氏很有感情,把曹氏家族当作“家庭成员”。此外,曹玺忠诚勤奋,工作敏捷,自然受到康熙的重视。
然而,康熙对曹家的善待只在曹玺和曹寅两代人身上。到了曹府这一代,曹家就没有以前那么漂亮了。康熙甚至对曹府说:“念尔父贡献了很长时间,所以特恩到目前为止。”
康熙与曹氏家族的关系逐渐疏远,更不用说雍正皇帝了。最重要的是,当九个儿子夺取王位时,曹氏家族支持八个哥哥。可以想象雍正对他们有多反感。
果然,雍正即位后,对曹家极其严厉。雍正刚查账,得知曹府欠了不少银,就下令年底前补上,否则会受到严惩。雍正六年来,曹府因经济不足、财产转让等罪被辞退。
此后,曹家迅速败落。乾隆时期,曹家子孙早已四处流散。
曹寅曾经很受重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