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弗陵,即汉昭帝,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亲是西汉第八位皇帝,在位13年。
在位期间,汉昭帝加强了北方的防守,召开了“盐铁会议”,消除了讨论,改革了制度,废除了冗长的官员,减少了税收,实施了适当爱民的内外措施,基本控制了汉武帝后期遗留下来的矛盾,扭转了西汉王朝的衰退趋势,开启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元平元年(前74年6月5日),刘弗陵因病去世,时年21岁,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历史评价
班固:昔周成为儿童继统,有管、蔡四国流言之变。孝昭年轻即位,也有燕、韵、上官逆乱之谋。成王不疑周公,孝昭任霍光,各因当时成名,大于哉!承孝武奢侈师旅后,国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需,轻赋薄赋,与民休息。匈奴和亲,人民丰富,在始元和元凤之间。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讨盐讨铁,尊称“昭”,不亦宜!
曹丕:夫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身不承圣,化不胎育,保失仁义之德,佐无隆平之治。所谓深宫,长妇手,德与体,智与性。
曹植:周公以天下初定,武王既终,成王尚幼,未定南方之事,以推己忠诚,称制假号。二弟传言,邵公疑之,发金滕之匮,然后用,也未决也。至于昭帝不疑于霍光,也缘武帝有遗诏于光。使光若周公践天子之位,行周公之事,我怕叛者不是二弟,嫌疑人不是邵公。而且贤者固不知圣贤,自其宜耳。昭帝固可不疑霍光,成王自可疑周公也。若以昭帝胜王,霍光当周公邪?
李世民:昔汉昭帝之保霍光,魏太祖之明程昱,我之不德,庶几于此。
[img]150074[/img]
李德裕:①人君之德,莫大于至明,明以照奸,百邪不能遮挡,汉昭帝也是。周成王有羞德,高祖、文、景俱不如。②使昭帝得伊,吕之佐,则成,康不足。
苏辙:昭帝享国十三年,年甫及冠。他的功绩没有出现在世界上,也没有成为国王那么远。虽然天寿来自天空,但人事往往参差不齐。所以我以为成为国王的人寿考试,周公的功绩也是如此;昭帝的短折,霍光的错。
司马光: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亲政。
钱:昭帝甫十四而能明燕书之诈。昔人称成王有羞德,固了。虽然昭帝止于昭帝,而成王进德,然后学会了在光明之盛中缉熙。愚于此则深见,天姿虽美不足靠,但学习之功为大也。昭帝享国固日浅,成王复辟年也方弱冠耳。《洛高》答周公之言,非大进所学有见于道,能为是言语。因观三代而下,英君友谊辟,不是没有刚明特达的才能,而不是二帝三王之盛,都是因为不学之故。非不学也,不以二帝三王之所学者为学。不学二帝三王之所的学者,也不学二帝三王之佐。据说成王虽然怀疑周公,周公不负成王,昭帝不怀疑霍光,霍光比昭帝多。
洪迈: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朱桑红羊,上官桀,后人称其明。
史书记载
《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
《资治通鉴卷23》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六十七》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瑞传》第三十八部分
[img]150075[/img]
轶闻典故
罢乐淋池
昭帝刚登基时,派人修建了一个方圆千步的淋池。池中种植的分枝荷被称为“低光荷”,池中有“倒生菱”。池底的泥是紫色的,被称为“紫泥菱”。昭帝非常喜欢淋池。他经常乘文梓之舟在这里玩一整夜,让宫女们唱歌。他的话说:“秋天的金色泛洪,挥舞着纤细的手,折叠着荷花。凉风凄凉,云开月低河,万岁为乐。”
年底,许多大臣劝阻昭帝不要沉迷于享乐。昭帝接受了大臣们的劝告,不再贪婪地享受它。亭台楼阁、栾舟荷花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
太液黄鹄
始元元元年,昭帝八岁时,一只黄湖(一只天鹅)飞进建章宫的太液池。大臣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所以他们抓住机会为昭帝生日。昭帝非常高兴,所以他奖励了诸侯、列侯和宗室成员,并唱了一首歌。他说:“黄湖飞下建章,羽毛肃穆,金为衣服,菊为衣服;喋喋不休,进出;照顾菲薄,愧尔嘉祥。”
悲剧婚姻
在霍光掌握了朝政大权后,昭帝的私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昭帝十二岁时,纳年仅六岁的上官是皇后。不久,辅臣争权,上官父子受到惩罚,皇后年轻,霍光孙女未被废墟,但随着这一变化,汉昭帝对皇后越来越冷漠。后来霍光为了让上官皇后得到专宠,增加了怀孕的几率,不允许后宫妃嫔进御 ;并命令宫女穿“穷公子”(有一种内衣,前后胯部,系带很多,不方便解开),防止昭帝与宫女偶生暧昧。 但直到刘弗陵因病去世,上官皇后才生下孩子。
[img]150076[/img]
陵墓
平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大王村至互助村之间,沿用汉景帝阳陵形成的双陵园,包括汉昭帝陵园和上官皇后陵园。帝陵和后陵周围有墙壁,形成两个形状相似的陵园,西为帝陵,东为后陵。
汉昭帝陵园位于平陵墓中部,略偏东南。外面有一堵夯实的花园墙。花园墙中间有一扇门和一扇“三出”门。平陵东南部是汉昭帝的“流浪寺”遗址,东侧是陪葬墓群。据文献记载,夏侯生、朱云、窦颖、张禹等陪葬平陵,但具体名称难以测试。
2014年,考古学家在汉昭帝平陵发现了7座陵庙等建筑遗址,1288座外藏坑,8座墓葬,以及卧室、便堂等礼制建筑。
后人如何评价汉昭帝?他有哪些轶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