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将领徐荣。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东汉末年,说到董卓手下的猛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吕布。吕布以勇敢著称,被称为“飞将”。吕布用的实用武器是矛。在《三国演义》和其他民间艺术形象中,吕布大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然而,在正史上,吕布的勇敢并没有《三国演义》那么夸张。
尤其是袁绍、曹操、孙坚等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吕布也参战,但因与将军胡云不和而被孙坚打败。最后,董卓威胁汉献帝迁都长安。也就是说,在这场战斗中,吕布根本没有精彩的表现,更不用说“三英战吕布”了。相应地,他是董卓手下的另一位将军。面对关东诸侯的十字军东征服,他连败曹操、孙坚等强敌,促使董卓顺利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这位将军就是被忽视的徐荣。
一
在《三国演义》中,徐荣是一位三流将领,被夏侯敦交马数次,斩在马下,但演义和历史往往不同。也就是说,正史上的猛将徐荣,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成了无名之辈。然而,事实上,徐荣在关东诸侯与董卓的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汉献帝初平第一年(190)正月,关东州县牧守起兵攻打董卓。同年2月,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在此背景下,关东诸侯联军一度与董卓的凉州士兵形成对峙。
[img]149354[/img]
知道董卓的凉州军勇敢善战,关东诸侯的人马驻扎在酸枣(今河南延津北),没有人敢继续追董卓。曹操、袁绍、袁术等诸侯对此形成了不同的看法。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殿,劫迁天子,国内震动”,应该趁机与之决战,然后独自引军西进。不久之后,曹操去了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遇到了本文的主角徐荣。作为董卓手下的将领,徐荣率领的兵马远远多于曹操。此外,他的军队等待工作,很容易打败曹操。
二
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发生在这场战役中,也被称为汴水之战。汴水之战中,曹操大败,士卒大部分死伤,自己也被流矢伤害。对徐荣来说,完全有机会俘获曹操,但在关键时刻,曹操幸运地得到了表弟曹洪的救援。曹操被徐荣击败后,回到酸枣,建议各军各据要地,然后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包围董卓。然而,曹操的建议并没有得到袁绍、袁术、张淼等人的支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关东诸侯相貌分离,各怀心思,另一方面是徐荣重创曹操的结果,让关东诸侯觉得董卓难以战胜。在此背景下,关东诸侯每天在酸枣喝酒唱歌,曹操去扬州筹兵。
三
另一方面,徐荣除了打败曹操外,还打击了孙坚。孙坚也参加了关东诸侯与董卓的战斗。当时,吕布也参加了战争,但由于与将军胡云的不和,孙坚被打败了,也就是说,孙坚击败了吕布和胡云,并成功地杀死了董卓的华雄。当然,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孙坚杀死的华雄变成了关羽,也就是说,孙坚的记录被罗贯中移到了关羽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勇敢的孙坚,却输给了徐荣。
长沙太守孙坚也带领豫州各群士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俘虏。荣遇坚于梁,战破坚,生擒颍川太守李敏。-《后汉书董卓传》
[img]149355[/img]
根据《后汉书·董卓传》等史料记载,后者在徐荣与孙坚的战斗中被打破。此外,徐荣还活捉了颍川太守李敏,这表明这应该是一场巨大的胜利。此外,《三国志·孙坚传》记载:“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打败,复收散卒进屯阳。”
四
@ 在我看来,勇敢的徐荣显然不亚于汉末吕布、关羽、赵云、张飞、马超等著名将领。也就是说,在曹操和孙健的一生中,输给徐荣并不是一次非常难以忍受的经历。那么,问题是,为什么这么勇敢的徐荣在汉末三国时期没有留下更多的行为呢?
原因是公元192年,徐荣在战场上战死。公元192年,王允和吕布除了董卓,导致董卓手下的凉州士兵群龙无首。虽然胡云、徐荣等人向王允投降,但可以看作是站在东汉朝和汉献帝一边,可以说是弃暗投明。然而,李珏和郭思聚集了西凉士兵,突破了长安城。在这场战斗中,吕布匆匆逃走了,王允的生命也难以保护。至于猛将徐荣,他也是寡不敌众,没能守住长安城,最后死在战场上。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欢迎留下您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徐荣在历史上是谁?他一生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