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昱,即晋简文帝,晋元帝司马睿之子,生母是郑阿春,简文宣太后,东晋第八位皇帝,在位八个月。
司马昱历仕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先封琅琊王,后迁封会稽王,历任散骑常侍、右将军、抚军将军等职。穆帝即位后,太后楚蒜子临朝听政,司马昱升任抚军将军,录上书,与何充共同辅政。他即位后,一方面应对桓温,另一方面延续之前的措施,引导王坦之、谢安等人与桓温抗衡,两人不负众望,最终成功挽救了晋室。372年9月12日去世,年五十三,简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高平陵。
[img]149128[/img]
生平
早而岐嶷
司马昱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小儿子,晋明帝司马绍的异母弟,母亲是郑夫人(即简文宣太后郑阿春)。司马昱年轻聪明,深受父亲喜爱。当时著名学者郭普评论司马昱说:“振兴晋朝的一定是这个人。”司马昱成年后,清虚寡欲,擅长玄学。
受封琅玡
永昌元年(322年)2月,元帝下诏将司马昱封为琅琊王,将会稽、宣城两地作为司马昱的食邑。
咸和元年(326年),司马昱的母亲郑阿春去世。当时只有七岁的司马昱非常难过,要求晋成帝司马衍让自己为母亲服重葬。成帝同情他,允许他在咸和三年十二月(328年)迁封司马昱为会稽之王。 ,并拜其为散骑常侍。
入朝辅政
咸和九年(334年),迁任右将军,加侍中。
咸康六年(340年)晋升为抚军将军,并担任秘书监。
由于晋穆帝司马丹年轻,永和元年(345年)由崇德太后楚蒜子临朝摄政。当时,朝廷征服了皇后的父亲、卫将军楚旭进入朝廷,想任扬州的刺史和书法记录。然而,官员刘旭和卫将军长史王胡志建议楚旭说:“司马玉德是国家的周公,他应该把国政交给他。于是坚决拒绝,回到藩镇。楚太后便拜司马昱为抚军将军,录上书六件事。
当时,何充分引用桓温镇服于爱之,但丹杨尹刘认为桓温有志向不愿当臣,于是对司马玉说:“桓温不能占据地形便利的地方,他的地位和头衔应该经常贬低。”于是他建议司马玉离开镇长江上游,让自己当军事司令。司马玉不听。刘伟再次要求自己去,也没有得到允许 ,于是桓温被任命为安西将军。
[img]149129[/img]
抗衡桓温
永和二年(346年),何充将军去世,楚太后命令司马昱总理朝政。
桓温攻灭成汉三年(347年)。从那以后,他的权威日盛,名声大振,连朝廷都怕他三分。司马昱认为扬州刺史殷浩很有名,朝野也很佩服他,于是以他为心腹,让他参与朝政,想和桓温抗衡。从此,殷浩和桓温逐渐开始互相猜疑,彼此产生异心。 此后,司马昱大量援引会稽人士和玄学同好进入中央,制衡桓温。这些人对穆帝、废帝时期的对外战争或内政都有很大的影响。
永和7年12月(352年1月13日),桓温多次要求北伐未获准,于是率军45万人顺长江驻扎在武昌。朝廷非常害怕,抚军司马高松在回到镇上之前写信指责桓温。 同年7月(352年),司马昱被提升为司徒,但他拒绝担任。
殷浩北伐多年,屡屡被打败,军粮装备耗尽。永和十年(354年),桓温利用朝野上下对殷浩的怨恨,借此机会上书列举殷浩的罪行,请求免除他。司马昱不得不将殷浩贬为普通人,流放到东阳县信安县。从此,朝廷内外的权力都集中在桓温手中。
升平两年(358年),当时穆帝已经到了始冠之年(二十岁),司马昱想还政于穆帝,但穆帝不允许。
兴宁三年(365年),司马昱听说冠军将军陈佑放弃洛阳,于是在清州与桓温会面,讨论征求意见。不久,司马丕死于哀悼皇帝,这件事被搁置了。哀悼皇帝崩溃后,琅琊王司马奕即位。楚太后以琅琊王为由,将司马昱封为琅琊王(作为储君),并将司马昱的儿子司马曜封为会稽王。司马昱拒绝被封。虽然他被封为琅琊,但他没有被称为会稽王。
太和元年(366年)10月,司马昱进入丞相,录制书法事务,赋予“入朝不趋,赞不名,剑履上殿”荣誉,并给予羽宝、鼓吹、持有剑的60名武士,司马昱坚决辞让。
太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370年),桓温北伐失败后,司马昱与桓温在涂中会面,共同讨论后的行动。
[img]149130[/img]
登基为帝
太和6年11月15日(372年1月6日),大司马桓温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同日带领百官到会稽王府迎接司马昱。司马昱在朝廷换衣服,戴着平头巾,穿着单身衣服,面朝东方流鼻涕,崇拜接受皇帝的印章丝带。即使他即位为皇帝,他的新年号也是咸安。桓温临时住在中堂,派兵驻守卫。
忧愤辞世
桓温后来写了一篇演讲,打算向司马昱陈述他废除皇帝的初衷,但司马昱每次见到他都不停地哭,这让桓温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司马昱虽然是皇帝,但实际上就像一个傀儡,不敢多说,又怕被桓温废弃。当时司马昱看到荧屏迷惑进了太微垣,因为晋废帝被废时也有同样的天象,所以很不安,甚至对桓温的亲信也是他以前的僚属习超问桓温会不会再废立。习超断言:“大司马正在稳定国家,发展国家,大臣愿意用全家100多口来保证,不会发生异常事件。“当Xi超急于请假回去看望父亲(Xi尹,忠于晋室)时,司马玉说:“告诉尊父,宗族国家到了这个地步,是因为我不能用道德来纠正守护。我感到羞愧和叹息。我怎么能用语言表达呢?然后便咏庾阐的诗道:“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念得泪流满面,打湿了衣服。 因此,司马昱生病了。
咸安二年七月甲寅(372年9月7日),司马昱因病重召桓温入朝辅政,一天一夜发出四条诏令,桓温无法拒绝。 司马昱立司马曜为太子,28日(9月12日)。临终前,司马昱写了遗诏,要桓温按周公先例居拍,还写道:“少子可辅之,若不可,君自取之。面对桓温的野心,这一举动几乎让国。王坦之在司马昱面前撕毁了遗诏,司马昱说:“晋室天下,只是因为好运而意外得到,你对这个决定有什么不满?王坦之说:“晋室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和元帝(司马睿)建立的,陛下怎么能独断独行!司马昱于是命王坦之改写遗诏,写道:“家国事都向大司马报告,如诸葛武侯(诸葛亮)、王丞相(王导)的旧例。桓温看到后大失所望。同日,司马昱在东堂去世,享年53岁。10月初八(11月19日)埋在高平陵, 庙号太宗,简文皇帝。
晋文帝司马昱:东晋第八位皇帝,他一生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