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而被封为诸侯。接下来,让我们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让我们看看!
战国时期,说到秦国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起和王坚。说白了,协助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占楚都营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就王坚而言,是秦始皇消灭山东六国的主要将领,为秦朝建立了汗马功劳。但无论是白起还是王坚,都是战国中后期甚至后期的将领。此时,秦国在整体实力上已领先于山东六国。
当秦国的国力没有明显超过山东六国时,一位著名的将军重创了山东六国,为秦国开辟了领土。这个人就是凯里疾。在我看来,在凯里疾之前,凯里疾是秦国的第一位将军。除了军事才能,凯里疾还担任秦国总理,即他的将军和将军,为秦国的霸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介绍了楚里疾:“楚里子,名病,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母亲,韩女也。对楚里疾来说,作为秦惠文王的异母弟,自然是秦国宗室。楚里疾待人接物能说会道,足智多谋,秦人称他为“智囊”。甚至秦人谚语:“力则任鄙,智则楚里。当然,山东六国在战场上运用智谋时,显然迎来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封楚里疾为右更。右更,爵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四级。在此基础上,楚里疾率军攻打魏国的曲沃,占领城市,将曲沃周围的土地全部纳入秦国。曲沃曾经是晋国的核心区域。三家分晋后,曲沃成为魏国的领土。通过夺取魏国的曲沃,秦国的领土进一步扩大。
二
[img]148091[/img]
然而,秦国的对外扩张也遭到了山东六国的反击。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面对魏、赵、韩、燕、楚五国大军,楚里疾并不急于率军迎敌,而是坚守在函谷关。此外,在发现楚国和燕国态度消极,不愿全力攻打秦国后,楚里疾决定集中力量攻打魏国、赵国和韩国。
公元前317年,秦军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击败三国联军,歼灭敌人8.2万人。因此,山东六国第一次联合纵攻秦,就这样被楚里疾解决了。秦惠文王25年(前313年),楚里疾率军攻打赵,俘虏赵将军赵豹,夺取林毅(今山西离石西)。赵豹,被命名为杨文君,是赵武灵王在位初期的相邦。
三
一年后,也就是前312年,楚里疾协助魏章攻打楚将屈,夺取汉中。因功被封于严道(蜀郡有严道),号为严君。在丹阳战役中,楚军大败,被斩首8万。楚国将军屈、将军等70名将军被俘,屈被俘后被处决。秦军夺取楚汉中600英里,成立汉中县。除了击败楚国军队,楚里疾还与魏国军队在濮水击败了包围煮枣的齐国军队,俘虏了齐将的声音。齐将匡章败逃,秦魏联军以胜利攻打燕国。
也就是说,公元前312年,秦、韩、魏联合对抗齐、楚、燕等国。最后的结果是楚国失去了将军,失去了汉中的地方。至于秦国,无疑是这场战斗的最大赢家,尤其是赢得了兵家必争之地的汉中之地,为白起之后发动严颖之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白起的功业是他能力的体现,离不开商鞅、奇里疾等人的基础。
四
[img]148092[/img]
@ 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王子秦武王即位,驱逐张仪和魏章,任命楚里疾和甘茂为左右丞相。也就是说,与白起偏爱南征北战不同,这位著名的将军,也有治国的能力,这也是他被秦武王任命为宰相的一个重要原因。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即位,楚里疾更受尊敬。当然,由于年龄较大等原因,楚里疾在后期并没有继续领兵,也就是说,他的重点应该是协助秦武王和秦昭襄王处理朝政。
在这方面,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说:“秦东熙熙攘攘的诸侯,楚里,甘茂之策。也就是说,秦朝向东压制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离不开楚里疾和甘茂的计划和计划。秦昭襄王七年(前300年),楚里疾去世,埋在渭水南部章台东部。白起死后,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对山东六国进行更猛烈的打击。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秦国名将楚里疾的一生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