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在书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和刘公权并称“颜柳”。他们的书法被称为“颜筋柳骨”,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除了在书法上独树一帜外,还值得世代赞誉。
[img]147509[/img]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
颜真卿,字清臣,“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的后人。虽然他三岁时失去了父亲,但他的母亲尹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长大后,他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他还是个孝子。
颜真卿26岁考中进士,第一个官职是校书郎。只是当官不到两年,他的母亲尹氏就去世了,他不得不辞职回家为母亲守孝三年。
颜真卿回官场的时候,已经是天宝的第一年了。接下来的八年,颜真卿的仕途还算顺利。他先后担任李泉县尉、长安县尉、御史监督员、殿中侍御史。
颜真卿为宋靖的儿子宋浑打抱不平,得罪了唐玄宗的大叔杨国忠,最终被调离京师,担任平原太守。
没想到,平原县竟然成了颜真卿的成名之地。甚至让唐玄宗李隆基,发出“我不知道真卿是什么样的人,所为如此!”感叹。
天宝14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河北大部分县迅速落入叛军之手。然而,颜真卿带领平原县的军民坚守了近一年。
虽然颜真卿最终因形势放弃了平原县,但他和表哥颜高卿一起杀敌,为大局献子为人质的家国情怀,足以让世人俯首称赞。
[img]147510[/img]
崎岖不平,出入四朝老忠节
颜真卿离开平原县时,唐朝的天子已经换了主人。他去凤翔拜访了登基不久的唐肃宗李亨。他被任命为宪部尚书,很快就被调任为御史医生。
只是像颜真卿这样刚正不阿的忠臣,未来的仕途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唐肃宗曾经直言不讳地劝诫得罪宰相,被释放为冯毅太守。后来,他带头到西宫向唐玄宗问安,得罪了权宦李辅国,并被贬为蓬州长史。
唐朝宗一朝,他建议李宇先拜陵庙,再到位,导致宰相元载不快。后来,当他负责太庙事务时,他指出祭器不整齐,元载以“诽谤”为由将他贬低为峡州。
唐德宗曾经,无论是杨燕还是卢琦,都不能容忍正直的颜真卿。尤其是卢琦,他并不感激颜真卿在平原县保护父亲卢毅,而是伤害了他。
卢琦把颜真卿从太子少师变成了太子太师,却免去了礼仪使的职务。即使颜真卿没有实权,卢琦还是受不了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把他排除在首都之外。
[img]147511[/img]
幸脱安禄山的白首先陷入了李希烈
建中四年,叛贼李希烈攻占汝州。唐德宗李适听取卢齐的建议,派75岁的颜真卿招降。
在官场跌宕起伏近50年后,颜真卿自然知道这次旅行有多凶,甚至可能没有回头路。但为了大唐的稳定,他愿意独自参与危险。
面对严真卿的命令,李希烈软硬兼施,故意反抗他为自己效力。然而,作为四朝的老兵,以忠诚而闻名的严真卿,他愿意为了生死而放弃名节和正义吗?
李希烈立下马威,他的脸没有改变;李希烈派人劝他投降,他严厉拒绝;李希烈囚禁他,用活埋威胁他。他说生死有命;李希烈派人威胁要“不投降就烧死他”。他起身跳进火里。
最后,李希烈失去了耐心,派人把颜真卿吊死。就这样,颜真卿终年76岁。
叛乱平定后,颜真卿的棺材被护送回首都。唐德宗下令辍朝五日,追求颜真卿为司徒,并被称为“文忠”。
颜真卿一生当官近50年,历经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四朝,世人多尊称他为颜鲁公(唐代宗时被封为鲁郡公)。
不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只知道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却不知道他曾经是金戈铁马的指挥官。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对颜真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颜真卿: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还有曾金戈铁马统帅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