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和诸葛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他们也是孤儿大臣。为什么李燕打不过诸葛亮?问题在哪里?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是宰相,录尚书事。可以说,刘备把蜀汉的政治权力交给了诸葛亮。
另一位托孤大臣李燕,是尚书令、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也就是说,蜀汉的军事权力掌握在李燕手中。
但仅在过去的八年里,负责蜀汉军事的李燕就被贬为普通人。作为托孤大臣,李燕控制着蜀汉的内外军事。他怎么能打败诸葛亮呢?
为什么刘备选择诸葛亮、李燕担任托孤大臣?
蜀汉虽小,但内部分为四个派系。在这四个派系中,刘备最信任的是元老派。毕竟,这些都是从一开始就跟随他的老部下。
但尴尬的是,刘备白帝城孤独的时候,大部分老派都枯萎了,只有一个赵云能拿出来。至于其他人,要么资历浅,要么地位不够高。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只能排除元老派。
刘备根本不考虑益州派。毕竟对于益州派来说,刘备是侵占益州派利益的外国势力,导致益州派对刘备不忠。刘备知道这一点,自然会把益州派排除在外。
[img]146897[/img]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只能从荆州派和东州派中选择一个人作为托孤大臣。
毫无疑问,诸葛亮最适合担任托孤大臣,但如果诸葛亮的权力太大,就会对刘禅的地位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达到制衡诸葛亮的目的,刘备不得不从东州派中选择一个人来控制诸葛亮,从而达到平衡法庭的作用。
就这样,刘备选择了东州派的代表人物李燕作为托孤大臣。
第二,诸葛亮是如何一步一步控制军队的?
根据刘备的白帝城托孤,蜀汉形成了军政分离的局面,李燕负责蜀汉的内外军事。
但令人尴尬的是,李燕不得不守卫永安,防御东吴,这导致李燕的影响仅限于永安。事实上,李燕无法控制蜀汉的所有军队。
更重要的是,李燕在军队中的威望并没有那么高,比如赵云、魏燕、吴毅等人,他们的威望和能力都高于李燕。他们不可能听从李燕的命令。
诸葛亮想北伐,他需要控制蜀汉的军队,所以诸葛亮在224年担任益州牧羊人。
蜀汉只有一个州,丞相管辖的地区其实和国牧管辖的地区一样。但在权力上,这是不同的。
[img]146898[/img]
丞相是中央的官职,负责领导百官,权力更注重政治。州牧是地方官员,辖区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都是州牧的最终决定权。诸葛亮兼任益州牧,自然拥有管辖益州地方部队的权力,参军成为诸葛亮的职责。
随后,诸葛亮抓住了南征孟获的机会,亲自前往南中七擒孟获,进一步扩大了诸葛亮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后来,诸葛亮制定了“北定中原,复兴汉朝,回归旧都”的政治取向。从那时起,诸葛亮就可以北伐的名义掌握蜀汉的军事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李燕当然不高兴,所以他反击了。然而,与诸葛亮相比,李燕的差距太远了。最后,在231年,李燕未能争夺权力和利润,被贬为普通人。
三、李严为何被贬?
如果李燕能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他就不会被贬为普通人。但作为一名孤儿大臣,李燕怎么能愿意接受诸葛亮的领导呢?此外,李燕反对北伐,这与诸葛亮制定的国家政策背道而驰,因此李燕被贬值是合理的。
至于原因,有几个。
首先,李燕死得太多,甚至忽视了国家的利益。
公元226年,诸葛亮准备北伐,所以他希望李燕能去汉中守卫。即使李燕逃不掉,他也要求诸葛亮划分五个县,让他担任巴州刺史。
即便如此,李燕还是建议诸葛亮加九锡,进位称王。当时,加九锡和进位称王是谋逆之举。李燕不可能不明白。但他仍然说服诸葛亮,这无疑会引起诸葛亮的强烈不满。
[img]146899[/img]
到公元230年,曹震准备进攻汉中,诸葛亮让李燕带领2万军队到汉中加强防御。结果,李燕抓住了这个机会,要求加入官员进入爵位。虽然诸葛亮很无助,但他仍然必须在危机时刻接受李燕的条件。
李燕的这些举动无疑以国家事务和蜀汉安全为筹码,失去了威望和声誉,将自己推向了蜀汉舆论的对立面。
231年,李燕粮草不能按时运到前线,于是想把这个责任推给诸葛亮。现在诸葛亮再也忍不住了,于是下令把李燕贬为平民。
总之,李严就是太作了。
第二,派系纠纷。
诸葛亮执政期间,蜀汉的就业原则是重用荆州派,拉拢巴州派,打压益州派。诸葛亮作为荆州派的首领,自然希望李燕能尽力帮助他,至少不能阻止他。
但事与愿违,导致巴州派与荆州派合作不多,这是诸葛亮无法接受的。既然你不想听话,你只能换人,换一个愿意听话的人来领导巴州派。
就这样,李严成了派系之争的受害者。
[img]146900[/img]
李燕的能力非常出色,在当地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他长期远离中央机构,缺乏朝廷的支持,过于重视自己的个人利益,最终导致了与诸葛亮的斗争。
对诸葛亮来说,李燕被贬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诸葛亮失去了一位文武兼备的大才,这使得已经缺乏人才的蜀汉雪上加霜。
但这对诸葛亮来说是不可能的。毕竟,李燕和他的政治观点不一致,性格也不合适。为了集中全力北伐,李燕被降职是合理的。
刘备托孤时,李燕负责军事大权 为什么李燕最终被贬为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