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开元盛世,使唐朝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到8000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分离,宦官专权,国力逐渐下降。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杜鸿渐(709-769年),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宰相,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杜暹侄,安州刺史杜鹏举之子 。
杜鸿渐出身濮阳杜氏,进士及第,历任王府参军,大理司直,朔方留后。安史之乱时,杜鸿渐参与了唐肃宗的设立,并被授予兵部郎中。后来,他担任兵部侍郎、河西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尚书右丞、官部侍郎、太常卿,封卫国公。
广德二年(764年),杜鸿渐被提升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大历元年(766年),以使相出镇西川,担任西川节度使,镇抚崔之乱。他怕崔兵势,反而要求崔封。大历二年(767年),杜鸿渐回到朝廷,改为门下侍郎。
大历四年(769年),杜鸿渐病逝,终年61岁,追太尉,文宪。
[img]146379[/img]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杜鸿渐年轻时敏悟好学,后考中进士,初授王府参军。天宝末年,杜鸿渐迁至大理寺司直,担任朔方军留后、支度副使。
迎立肃宗
到德元年(756年),安史叛军逼长安,唐玄宗西逃蜀,皇太子李亨北上平凉。杜鸿渐与朔方军僚属魏少游、崔奕、卢简金、李涵等商量:“平凉不是聚兵之地,要想取胜,一定要去朔方。如果我们以太子为主,聚集河陇兵力,联系回河,同时征召北方劲骑,南下平乱,可以收复二京,羞辱国家,向明主汇报,安定下来的人民。杜鸿渐于是起草了表章,陈述了朔方军的军资力量,让李涵赶到平凉。李亨喜出望外,决定去朔方。
不久,杜鸿渐来到平凉北部的白草顿迎接李亨,并在安慰士卒时对李亨说:“朔方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灵武是使用武术的地方。现在回复,吐蕃,县拒绝从小偷。虽然一些县被叛军占领,但他们都想回到朝廷。宫殿在朔方整顿武器,然后向南挥手,将能够摧毁叛军。”李亨深深地同意了这一点。
同年7月,李恒到达灵武。杜鸿渐劝说裴冕等人,请李恒当皇帝,以顺应人心。起初,李恒拒绝了,但由于杜鸿渐五次上表,他最终不得不同意。杜鸿渐亲自安排了登基时的礼仪。不久,李恒继位为唐肃宗。杜鸿渐被授予兵部郎中,管理中书舍人事务,后晋升为兵部侍郎。
累职拜相
到德国两年(757年),杜鸿渐担任御史大夫,担任河西节度使、凉州都督。同年10月,唐军收复了两京。唐肃宗再次任命杜鸿渐为荆州大都督主任史、荆南节度使。
乾元二年(759年),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叛乱,驱逐刺史王政,占领襄州。不久,张嘉延南袭荆州,杜鸿逐渐弃城逃亡。李州、朗州、霞州、归州等州的官员听说杜鸿渐逃跑了,吓坏了,纷纷逃进山谷躲藏。[7]
叛乱后,唐军平定了。
上元元年(760年),杜鸿渐被征拜为尚书右丞,后任吏部侍郎、太常寺卿。宝应元年(762年),唐玄宗、唐肃宗相继去世,唐代宗继位。杜鸿渐还担任礼仪使,负责建泰陵、建陵,并授予光禄医生,封卫国公。
广德二年(764年),杜鸿渐拜相,担任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又晋升为中书侍郎。
出镇西川
永泰元年(765年)10月,剑南西川兵马使崔飞占领成都,杀死节度使郭英毅,声称节度留下。琼州衙门将杨子林、剑州衙门将军李昌出兵攻打崔,蜀地形混乱。
大历元年(766年)2月,唐代宗命杜鸿渐担任山南西道剑南东川等道副元帅、剑南西川节使,前往西川平乱。但杜鸿渐却胆小,沉迷佛教,不喜欢军事。到达成都后,他害怕崔的兵势,不敢问罪。相反,他要求朝廷授予崔为节度使。当时吐蕃入侵,关中混乱。唐代宗别无选择,只能授崔夫为西川行军司马,又授柏贞节、杨子琳为刺史,让他们罢兵归镇。
[img]146380[/img]
复居宰辅
大历二年(767年),杜鸿渐要求入朝,并推荐崔为西川兵马留下。不久,唐朝宗召杜鸿渐回京,任命崔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使。杜鸿渐入朝后,被罢免为山南副元帅,再次担任宰相,改为门下侍郎。
大历三年(768年),杜鸿渐担任东都留守,担任河南、淮西、山南东道副元帅,仍保留同样的职务。他称病上表,要求退休,得到唐代宗的批准,所以没有去洛阳。
大历四年(769年),杜鸿渐病逝,终年六十一岁。唐朝宗废朝三日,追他为太尉,赐文宪。
人物评价
李亨:灵武是我的关中河内,卿亦吾之萧何,寇迅。
刘:鸿渐有卫社的功绩,不是干城的责任。如果时间不对,那就不行了。而且,南拒贞节,北败献诚。怀来,未能控制,最终回国,不是臧谋吗?如果你想要它,你就是一个剧贼。然而,佛陀是幸福的,朋友是宽容的,而不是绅士的方式。
徐钧:将相浮云变成幻躯,何事浮图。灵州劝说无君父,投吹还能脱罪无罪。
王夫之:裴冕、杜鸿渐等劝进,名为社姬计,其实是以居拥之功取卿相,其心也可以惩罚。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了三篇文章:《乞解职表》、《请定配享奏》、《百家岩寺碑》《唐文拾遗》补录两篇:《停让帝等庙四时享乐》、《与杨祭酒书》。
杜鸿渐简介:唐代众多宰相之一曾参与过唐肃宗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