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朱三太子的身份是什么? 为什么清朝那么多人冒充这个身份?

对明代朱三太子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朱三太子是谁?为什么清代那么多人冒充朱三太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李自成的军队士兵来到首都。朱由检担心女家人会被起义军侮辱。他先是命令女王自杀,然后亲自杀死了几十个女儿和妃子。后来,他把三个王子召进宫殿,让他们换上衣服,并殷切地告诉他们:“万一他们还活着,他们必须恢复国家。”完成这一切后,他上吊在景山寿亭。

[img]145339[/img]

朱由检的三个王子流落民间,成为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心脏病。顺治和康熙一直笼罩在所谓“朱三王子”的恐慌中。“朱三太子”是指皇五子朱慈焕(按习惯称为“朱三太子”)。“朱三太子”最早出现在顺治八年(1651年),有人告诉一个茶贩子,他自称是崇祯皇帝的三太子。2月19日,顺治十二年(1655年),江西南昌人朱周皮报告(jī)还自称“朱三太子”,“暗通海贼,潜谋叛乱”。

康熙十二年(1673年),农民杨起龙等人对满洲贵族入关后在北京周边圈地、政府实施的“逃人法”不满,于是利用宗教掩护秘密组织人民,并于当年12月21日举行。杨起隆自称“朱三太子”,建年号为“广德”,率领白布包裹、红带包裹的起义者与清军作战。虽然起义被镇压,200多名起义者被杀,但这件事给清政府带来的心理阴影却不容小觑。

[img]145340[/img]

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苏州编织李旭密报,苏州有人起事,“用红布包头,树大明旗号”。官方顺藤摸瓜,在浙江四明山地区将抗清多年的张念一等人逮捕,在审讯中被“朱三王子”下落。不久,清政府在山东省汶上县抓住了“朱三王子”。这个人声称他是崇祯的第五个儿子。他曾落入李自成军,后来落入南方。他在凤阳被一位姓王的绅士收养,然后出家当僧。最后,他加入了余姚县的胡家,并被几位反清义士支持。康熙要求明末老太监辨认,但没有人认识他,所以他判定“朱三太子”是假货,并命令他处死。然而,“朱三太子”并没有停止。康熙六十年来,台湾朱一贵起义爆发,此人仍自称明代后裔,举着“朱三王子”的牌子。在雍正朝,甘凤池、周昆来、张云如等人也以“朱三太子”的旗号大肆活动。

事实证明,清初很多“朱三太子”都是正宗的,“原装”的朱三太子从未露面,估计这个人已经暴尸荒野了。社会上有这么多假的“朱三王子”,并不是说人们真的认为明朝有多好。事实上,他们也知道明朝的清朝政权有一半死于关外,大部分死于以李子为代表的农民军。然而,他们认为清朝统治者完全依靠屠刀夺取政权,不关心人民的心。“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证据。此外,清政府授予满洲贵族大量特权,极大地损害了下层人民的利益。当然,底层人民只能以“朱三王子”的名义唤醒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汉族死亡“国家”的痛苦,以团结一致地推翻清政权。

只要统治者不放弃既得利益,总是像过去一样欺负人民,那些来自民间的“朱三王子”就不会被杀死。孙中山后来发动革命,还提出了“驱逐鞑靼囚犯,恢复中国,建立中华民国,平均土地权利”的计划。如果后代不看他们的最终政治目标,只讨论他们的行为手段,孙中山实际上是华侨版的“朱三王子”。

作为一个自然人,朱三王子并不可怕。他的生命不到100岁。如果朱三王子反对现任政权,总有一天他会从地球上消失;最可怕的是,一个社会制度总是迫使人们成为“朱三王子”,使国家永远不会平静。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最大的“朱三王子”实际上是一个极其自私的封建统治者。


朱三太子的身份是什么? 为什么清朝那么多人冒充这个身份?朱三太子的身份是什么? 为什么清朝那么多人冒充这个身份?

,,,,,,,

  • 揭露明朝徐达的死因:为什么墓碑比朱元璋高?
  • 徐达一生中留下的最大谜题是他的死。这样的版本是众所周知的。据说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害怕开国功臣会抢走他的天下,于是他下...

  •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结局如何?建文帝是怎么死的
  •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结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

  • 从暴发户到阶下囚的明朝将军石亨:石亨是怎么死的?
  • 渭南人石亨(-1460年)。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拉,颇有战功。后来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

  • 从叛军到明朝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的一生
  • 崇祯皇帝的自杀标志着以崇祯为首的明朝统治的结束,但大明还没有完全死亡。当时,江南地区仍在朝廷委派的官员手中。他们仍...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