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里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字,这篇文章,
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成立了。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值得子孙后代永远祭祀的先王,会特别追上庙号,视为永远立庙祭祀。就皇帝的庙号而言,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如太祖、高祖等。开国皇帝后,其他皇帝一般称宗,如太宗、世宗等。
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一位皇帝是魏文帝曹丕。曹丕成立后,曹丕将父亲曹操封为魏武帝,庙号太祖,曹丕本人使用高祖庙号。也就是说,曹魏的基础是由曹操建立的。因此,曹操显然值得称赞太祖的庙号。至于曹丕,他是第一位皇帝。使用高祖的庙号也是可以说的。然而,关于曹操的孙子,魏国的第二任皇帝曹睿,却使用了烈祖的庙号,这显然是有争议的。那么,问题来了,曹睿何德能称祖吗?
一
@ 魏明帝曹睿(204-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桥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睿是曹丕之子,曹操之孙。景初元年(237
年),魏明帝曹睿在生前为自己定下了烈祖的庙号,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庙号和死后一样,一般是皇帝死后才追死追封的。
因此,曹睿在去世前就设定了烈祖的庙号,他很可能知道自己的成就,死后很难获得烈祖的庙号。纵观魏明帝曹睿的一生,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并没有达到庙号为祖的水平。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病重,立曹睿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魏明帝曹睿期间,基本牢牢掌握了曹魏的权力。
二
[img]144952[/img]
一方面,魏明帝曹睿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击。例如,蜀汉首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曹睿不仅动员了几位将军迎敌,还亲自来到长安,以提高曹魏士兵的士气。曹睿除了成功抵抗蜀汉和东吴的进攻外,还派司马懿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也就是说,在曹睿统治期间,曹魏的整个领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曹操和曹丕留给曹睿的曹魏在整体实力上远远超过蜀汉和东吴。因此,成功抵抗蜀汉和东吴的进攻只能说是一个正常的结果。例如,如果你是一名高中生,在小学做数学试卷,得到100分并不值得称赞。换句话说,如果曹睿能消灭蜀汉和东吴,那就是值得称赞的结果。
三
此外,曹睿在位期间,不仅没有消灭蜀汉或东吴,也没有重创这两个国家。另一方面,曹睿在位期间,重视监狱诉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18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然而,魏律的影响毕竟不是很深远和广泛,甚至不如曹丕在位时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换句话说,如果曹睿能够建立一个影响深远的制度,如三省六部制或科举制度,那么获得烈祖庙号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此外,魏明帝曹睿在取得一定成绩后感到自满。在他的统治后期,他建造了土木工程和宫殿。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写了一封信给他们建议。历史上有“直臣杨阜、高堂隆等建议”的说法。然而,魏明帝曹睿忽视了这些建议。
四
[img]144953[/img]
@ 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没有开国皇帝,但仍然使用带祖庙号的情况,比如清朝康熙皇帝,庙号就是圣祖。在这方面,从康熙皇帝的成就来看,使用圣祖庙号仍存在一些争议。他的成就远不如康熙曹睿。他在使用烈祖庙号方面确实出名了。一般来说,曹睿生前设定了烈祖庙号。首先,他想赞扬自己的功劳,表明自己很有成就感,即过于自满甚至自负;其次,曹睿很可能担心后来的皇帝不会用祖先的话来追逐庙号。他最好先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曹睿的行为促使庙号在魏晋南北朝逐渐泛滥。比如南宋时期,宋武帝刘裕庙是高祖,宋文帝刘义龙是太祖,宋孝武帝刘军是世祖。至于庙号的泛滥,南北朝越来越激烈,甚至只要是皇帝,就可以被封为带祖字的庙号。这种情况直到隋唐才改变。
魏皇帝曹睿的庙号是什么?他一生有什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