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高,晚年支持司马懿政变

高平陵的变化,又称高平陵事件或正始变化,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成立后的一场重大政变。这一事件源于曹爽与曹魏大臣司马懿之间的权力斗争,最终以司马懿杀害曹爽、夺取权力而告终。

高柔,字文惠。陈留郡是个县人。曹魏大臣,三国时期,并州刺史高干从弟。

公元192年,曹操初步占领兖州,此时高柔担心曹操不会安心留在陈留,这里将是四战之地,决定投靠高干。父亲去世时,高柔不畏兵劫路远,冒险到蜀地应丧,三年后回到北方。建安九年(204年),高干与高柔归降曹操,曹操任命高柔为菅县县长。第二年,高干以并州叛曹,高柔虽然没有参与事件,曹操却想找个理由除掉他,任命他为刺奸令史。

[img]143777[/img]

在职后的高柔处法允许,不仅做事得当,公平公正,而且每天晚上看文件到深夜,有时拿着文件睡着。曹操对他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把他变成了宰相仓曹属。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建魏国,高柔任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当时,一名名名叫宋金的士兵在合肥当逃兵。有人建议杀死他的母亲、妻子、孩子和弟弟。然而,高柔认为,如此严厉的惩罚只会让更多的士兵选择逃跑。曹操选择听取他的建议。

延康元年10月29日,曹丕登坛为禅帝,立国为大魏,历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罗阳为“洛阳”。私下里有很多人在谈论这件事。曹丕下令杀害议论者,奖励告发者。这一规定使许多人遭到了莫有的诬告。高柔上书建议消除这一法律。曹丕没有听从,而下令以诽谤罪惩罚诬告人。在审查每一个告发案件时,高柔都认真查明了虚实,轻的只判罚金。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想杀鲍勋,杀他的原因只是他做了一件小错事。高柔知道后,坚决拒绝了。曹丕干脆调离高柔,直接命令廷尉执行法令,不顾群臣反对处死鲍勋。

[img]143778[/img]

曹睿继位后,将高柔封为延寿亭侯。他以儒家六经为宗旨,尊重伦理教育,鼓励学者根据学习和品行的优缺点分别对待和安排官职。曹睿死前将曹芳托孤给司马炎和曹爽,曹爽掌握了朝廷权力。司马懿在头十年(249年)发动政变,上演了一个要求免除曹爽将军职务的将军职务。郭太后下令在高柔假期召集将军占领曹爽的军营。曹爽被杀后,高柔晋被命名为万岁乡侯,也成为曹魏的掘墓人之一。

公元263年,高柔去世,享年90岁,由孙高浑世袭侯爵。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高,晚年支持司马懿政变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高,晚年支持司马懿政变

,,,,,,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