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欺负楚国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战国中期,楚国和齐国建立了联盟,以与强大的秦国竞争。在这方面,秦惠文王派张毅瓦解齐楚联盟。在此背景下,张毅劝说楚怀王,并承诺归还楚被占领的地方。条件是楚与齐分手。楚怀王听了张毅的话,不听屈原等大臣的劝阻,断然与齐分手。当张毅看到这个计划成功时,他立即拒绝了归还入侵土地的承诺。
因此,当谈到张毅欺骗楚国的历史典故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楚怀王太愚蠢了,不知道如何反击。然而,这显然是一些夸张的成分。在真实的历史中,楚怀王在被张毅欺骗后发动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涉及六个诸侯国,不仅影响了许多诸侯国,而且对战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 公元前313年,张毅得知楚怀王与齐国断交后,欺骗了楚怀王,告诉楚国使者,他的封地六里不是割让商业之地600英里。也就是说,张仪通过一个文字游戏戏戏弄了楚怀王,一个国家的君主。对此,楚怀王自然非常愤怒,即冲冠一怒,立即与齐国联合,从而发动了一场大战。值得注意的是,楚怀王很可能并没有真正与齐国断交,也就是说,断交只是张仪的一个把戏。
[img]142700[/img]
@ 楚怀王得知张仪欺骗自己后,立即恢复了与齐国的联盟,这表明张仪离开楚国和齐国的计划实际上并没有奏效。更重要的是,这也给了楚国和齐国攻击秦国及其盟国的借口。因此,公元前313年,楚怀王一方面任命朱国景翠为主要将军,攻击秦国盟国韩国,包围韩国雍(今河南省禹县东北)。
二
另一方面,楚怀王和齐国达成了攻防联盟,齐国也趁机出兵,联合宋国攻打秦国盟国魏国,包围了魏国的煮枣(今山东省东明县南部)。在此背景下,秦惠文王自然非常重视,于是派兵三路,由蜀长魏章一路带领救援商,甘茂一路带领楚国汉中,蜀长楚里疾一路带领,与韩魏反击楚、齐、宋。
基于此,六个诸侯国直接参与了战国七雄中的五国(秦、楚、齐、魏、韩)和战国七雄以外的一国(宋)。公元前312年,秦国将领楚里疾率领的秦军和韩军在雍氏击败了楚国将领景翠的军队,然后与魏章的军队见面。随后,丹阳之战正式爆发。
三
在丹阳之战中,秦韩联军与楚军在丹阳(今河南省西川县丹水与西水交汇处)作战,楚军大败。在这场战争中,楚军损失惨重。他们不仅被秦韩联军斩首8万,还被70多名将军俘虏,被俘后被处决。
成千上万的军队很容易得到,一个将军也很难找到。在丹阳战争中,8万军队的损失实际上是楚国可以接受的损失。然而,70多名将军,如将军屈和将军,被俘,显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丹阳战争结束后,秦国军队利用胜利追求了600英里,成立了汉中县。在楚国失败的同时,齐宋也失败了。
[img]142701[/img]
四
@ 丹阳战役期间,秦军和魏军在濮水击败了包围煮枣的齐宋联军,俘虏了齐将的声音,齐将匡章败逃。许多人应该熟悉匡章这位名将,比如匡章在此后率领大军突破秦国函谷关。然而,在公元前312年,匡章率领的齐国、宋国联军,并非秦国的对手。综上所述,楚国成为秦、魏、韩、宋、齐、楚六国参加的战役中损失最大的一方。
对楚怀王来说,虽然冲冠一怒十分解气,但其付出的代价却十分惨重。@ 通过丹阳战役及其相关战役,我们可以发现,在战国中期,韩国和魏国曾经引导秦国。当然,在秦楚实力平衡被打破后,韩魏也转向支持楚国与秦国竞争。换句话说,对于夹在秦楚之间的韩魏来说,朝秦暮楚反而是自己的生存之道。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历史上张仪欺楚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