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24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与曹操作战,先后击败驻守樊城的曹仁,淹没七军,生擒于禁救援樊城,杀死庞德将军。
[img]140768[/img]
战争正如火如荼时,曹操派人与孙权合作,让孙权从关羽身后偷袭。守卫江陵的糜芳和守卫公安的(傅)士仁因工作不力被关羽责骂,心生恐惧,奉城投降孙权。
在曹操和孙权的联合攻击下,关羽腹背受敌,迅速失去荆州,战败身亡。
关羽死前,曾要求驻守上庸的刘峰和孟达发兵帮忙。刘峰和孟达拒绝发兵,理由是山城刚刚归附,后方不稳定。
关羽孤军奋战,也没有援兵,败亡后,孟达怕被追究责任,再加上与刘封不合,孟达便率部下投降曹丕。
张武两年(222年),刘备东征,发动“夷陵之战”,攻打孙权,为关羽报仇。鲁迅火烧连营,刘备在夷陵战败,全军覆没,独自逃跑。
镇北将军黄权被吴军切断,回益州无望,被迫率军投降曹丕。
值得注意的是,孟达和黄权投降曹丕,都被封为高官职,地位显赫,而糜芳投降孙权,似乎什么都没得到,还遭受了懦弱。
首先,孟达投降曹丕,被封为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此外,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县合并为新城县,让孟达担任新城太守。
《三国志 刘封传记载:魏文帝善良才华横溢,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县为新城郡,以达领新城太守。
孟达的官职是建武将军,虽然是杂号将军,但散骑常侍很重要,是皇帝的侍从,是近臣,地位显赫。
再看黄权投降曹丕,被封为镇南将军,封阳侯,还加侍,使其陪伴。
《三国志 《黄权传》记载: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阳侯,加侍,使之陪伴。
镇南将军,水平不低,更重要的是,在服务中,服务员可以进出皇宫,也是皇帝的近臣,地位不一般。
后来,黄权一直升到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相当于给予三公待遇。
《三国志 《黄权传》记载: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最后看糜芳,投降孙权,得到了什么?
[img]140769[/img]
糜芳在刘备阵营,作为刘备的姐夫,驻扎在江陵,作为南郡的治所,糜芳的地位绝对不一般,作为皇室亲戚,地位不言而喻。
糜芳投降孙权后,虽然还是将军,但史书也没有记载具体的官职,估计也是杂号将军。
在东吴,糜芳甚至多次被孙权谋士虞翻羞辱。
有一次,于翻乘船与糜芳相遇。糜芳的手下让于翻的船避开将军的船。谁知道于翻骂了一顿,不忠的人给了两个城市,还敢称将军?无耻吗?
这话一出,糜芳赶紧避开,也不敢还嘴。
《三国志
《于翻传》记载: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遇,芳船上的人多想让自己翻自避,先驱说:“避将军船!”翻厉声说:“失忠与信,为什么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可以吗?”芳的家人不应该突然回避。
还有一次,于翻坐公交车经过糜芳的营门,糜芳的下属关上了门。于翻不过去,大骂道,该关门的时候,该开门的时候,反而关门了。什么东西?
糜芳听了,脸红了。
《三国志 余翻传记载:后翻乘车行,又经营芳营门,官员闭门,车不能过。重复愤怒地说:“当闭反开,当开反闭时,怎么会有邪恶呢?”芳闻了闻,感到羞愧。
由此可见,糜芳在东吴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很窝囊。
与孟达和黄权相比,皇帝非常重视一个天空,一个地下,真的是天壤之别。
黄武二年(223年),糜芳在贺齐的指挥下攻打了奇春。
《三国志 吴主传记载:六月,权令将军何齐督糜芳、刘邵等袭奇春。
当时何齐担任后将军,可见糜芳成了何齐的下属,官职不高,很有可能成为杂号将军。
[img]140770[/img]
我不知道糜芳是否投降了孙权,后悔了吗?
好的皇室亲戚不当,偏偏背信弃义,去给别人当走狗,能得到尊重吗?人家肯定看不起他。
为什么曹丕善待孟达和黄权?孙权为什么不善待糜芳?
黄权被迫降魏,他的所作所为,以及他在魏国的言行,他的性格并没有受到损害。相反,他也受到了曹丕和司马懿的尊重。
孟达降魏,临走时给刘备写了一封信,也算尽了自己所谓的人情,迫不得已,大面上也过得去。
糜芳投降孙权,真是趁人之危,关键是直接杀了关羽,乘人之危,估计连孙权都看不起他。
@ 曹丕善待孟达和黄权,有招降作用,收买人心。此外,曹丕本人也被称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手势大方。
孙权没关系。他不需要投降任何东西。他只需要坐在江东,保住自己的领土。同时,孙权此时没有称帝,官职空间也不大。因此,奖励也是有限的。
孟达、黄权、糜芳三国时期都是降将,待遇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