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世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和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为皇室姓赵,也叫赵宋。那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陶谷。
陶谷(903-970年),本姓唐,字秀实,泰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北宋大臣。
陶谷早年历仕后晋、后汉、后周,曾担任单州判官、佐郎、御史监察、知制高、仓部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翰林学士等官职。
北宋成立后,陶谷出任礼部尚书,后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开宝三年(970年)病逝,追赠右仆射。
[img]140363[/img]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陶谷本姓唐。后晋时期,他改姓陶,因为他避开了晋高祖石敬堂的名字。他小时候,父亲被台州节杀害,和母亲再婚到杨家。他十几岁时写得很好。
历仕晋汉
后晋成立后,陶谷担任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他曾向宰相李松上书自荐,受到李松的赏识,被推荐为佐郎、吉贤校理。
此后,陶谷历任御史监督员、虞部员外郎、知制高。天福五年(940年),晋高祖废除翰林学士职务,命令陶谷掌内外制书。
天府九年(944年),陶谷升任仓部郎中,后与兖州节使安审信发生冲突,被安审信弹劾。当时朝廷正在姑息武将,所以陶谷被贬为太常少卿。他见台司审案时,既没有及时裁决,也没有认真调查,于是提出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建议,都被朝廷采纳,后来又拜中书舍人。
天府12年(947年),辽太宗灭亡后晋,北归时胁迫陶谷同行。陶谷躲在寺庙里,穿着棕色的衣服,扮成行者,但被辽军看穿,用刀威胁,不得不陪同。同年4月,辽太宗在栾城杀死胡林。陶谷趁机投奔已经在太原称帝的后汉高祖刘志远,被授予。
[img]140364[/img]
效力后周
广顺元年(951年),周太祖郭威成立后,陶谷担任右散骑常侍。周世宗柴荣继位于显德元年(954年)。陶谷改为户部侍郎,随周世宗征求北汉。当时,翰林学士鱼崇谅正在家乡侍奉母亲,面对世宗的征召,迟迟不会。陶谷趁机说:“鱼崇谅留不住,是犹豫观望之心。鱼崇谅上表陈述了母亲的病情。周世宗要求鱼崇谅在家赡养母亲,并任命陶谷为翰林学士。
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命近臣二十多人分别写了《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略”。当时大部分策略都以“修文德,招远人”为主题,只有陶谷、窦仪、杨昭节、王朴提出了攻占江淮的策略。自从周世宗击败北汉以来,他经常练兵讲武,想统一世界。看到陶谷等人的策略后,他欣然采纳,越来越坚定地平定南方的想法。
展德三年(956年),陶谷改为兵部侍郎,加翰林学士承诺。当时,周世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让工匠们用木头雕刻耕夫、织妇和蚕女,放在宫殿里,这样他们就不会忘记说服农桑了。陶谷得知后,特意写了赞词,赞不绝口。展德六年(959年),陶谷改为吏部侍郎。
晚年入宋
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周称帝。陶谷率先起草了周恭帝的禅宗书籍,作为宋太祖的禅宗书籍。宋朝成立后,陶谷改为礼部尚书,仍充当翰林的宗旨。他与窦仪不和,担心窦仪的声誉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他依附总理赵普,与赵逢、高锡等人一起排斥窦仪,使窦仪直到去世才拜相。
乾德二年(年),宋太祖命令陶谷主持部门选举和部门贡献。陶谷还担任南郊的仪式使者,与范围和张昭一起制定祭祀仪式制度。后来,宋太祖命令部员外郎王一孙、周易博士席的子弟参加了考试。陶谷请求儿子陶泉96席通过陶谷的仪式,但最终被告知。王一孙和席屿都被贬,陶谷也被罚款两个月。
此后,陶谷累迁至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开宝三年(970年),陶谷病逝,终年68岁,追赠右仆射。
北宋大臣陶谷简介:曾为宋太祖制作周恭帝禅宗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