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好学,谦逊侠士,门阴入仕,起家郎官,历任常侍骑,劝医生,大河都尉。攻封父爵,拜河南太守。入为未央宫卫尉,太常,免官。骑马参加汉惠帝祠堂祭祀,降封关内侯,担任淮阳(刘钦)中尉。甘露三年(前51年)参加石渠阁会议,对儒家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汉元帝即位,授少傅,迁太子太傅,御史医生,位列三公。永光初年(前43年)担任丞相,恢复侯爵。建昭三年(前36年)去世,死后为工。好的是四言诗,留下两首《自劾》和《戒指是子孙》,两卷个人文集传遍世界。
主要成就
年轻时继承父亲的事业,了解儒家经典。他在学者面前非常谦虚和尊重。当他出去遇到他认识的人时,他总是叫他跟着的人下车,用车送他认识的人。他更尊重贫穷和地位低下的人。由于他的良好声誉一天天传播,他熟悉儒家经典,他被常侍骑提拔为建议医生,改为大河县(山东省东平县东部)队长。
一开始,魏玄成的二哥魏宏担任太常成,负责寺庙祭祀,管理各种陵墓,事务复杂,犯了许多错误。由于他的大哥魏方山早逝,他的父亲认为他应该要求魏宏辞职,成为他的头衔的继承人。魏宏拒绝辞职,因为他计划谦逊的头衔继承人。当魏贤病重时,魏宏终于因寺庙而被判入狱。
[img]139268[/img]
当家人问魏贤谁应该继承他的头衔时,魏贤拒绝说,因为魏宏没有按照他的意图行事,他很生气。这时,魏贤的门生和族人商量,假托魏贤的遗嘱,叫魏玄成为头衔的继承人。
韦玄成听到父亲去世的坏消息,听说他想继承自己的头衔。当他知道这不是他父亲的初衷时,他假装疯狂,胡说八道,拒绝接受生病的命运。
魏玄成一直很有名,大多数士大夫都看到他假装生病,想把爵位给哥哥。因此,有关人士写信严厉批评他,他的一些朋友写信给皇帝,说不要冤枉他。丞相和御史医生假装生病弹劾他。事情闹大了。宣帝传下诏书,说不要弹劾,叫他来见我。韦玄成被迫继承了父亲的头衔。宣帝欣赏他的正直,任命他为河南郡太守(治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任命他的哥哥韦弘为东海郡太守(治今山东省庾城县北)。
几年后,魏玄成被征召为未央宫卫尉,改任太常。后来,由于与原平通侯杨云的深厚友谊,他受到了牵连。杨云被杀后,虽然他被免职,但列侯的爵位依然存在。有一次,他作为列侯陪祭惠帝祠堂时,因清晨天雨道滑,他没有开司马之车而骑马前往,被认为是有罪的,切除封国,降为关内侯。他对此极度痛苦,为祖先感到难过。后来,为了教育他的次子淮阳王刘钦,宣帝征召魏玄成,任命他为淮阳国中尉。当时,刘钦还年轻,还没有去封国,魏玄成遂接受了诏书,参加了石渠阁会议。
[img]139269[/img]
石渠阁会议是宣帝亲自主持召开的学术会议。自武帝罢废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为了进一步统一儒家理论,加强思想统治,宣帝命令魏玄成和王子傅晓王、刘翔、薛广德、施、梁丘林、林尊、周堪、张山英等著名儒家学生在长安市未央宫北部的石渠阁讲述“五经”的异同。宣帝亲自决定。石渠阁的演讲被收集起来,并被编成155篇《石渠演讲》。
会后,“梁丘”、“夏侯大小”、“春秋”、“谷梁”在博士生中成立。这在儒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甘露三年的事。
黄龙元年(前49年),宣帝去世,刘氏即位,为元帝。元帝任命魏玄为少傅,晋升为太子太傅,直至御史大夫,三公。
永光二年(前42年)春天,接替定国当丞相。被贬10年后,他终于继承了父亲魏贤曾担任的丞相职务,恢复了扶阳侯的封国。因为父子俩都知道儒经官到丞相,邹鲁地区流传的谚语说:“最好把金子留给子孙后代,传给儒经。”
[img]139270[/img]
历史评价
魏玄成担任总理七年,于建昭三年(前36)去世。旧史评论说,他在坚守正道、稳定老成方面赶不上父亲魏贤,但他的文章风格却超过了父亲。
韦玄成的成就是什么?如何评价韦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