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一个朝代。它传播了九位皇帝,并享有167年的国家。它与南宋合称为宋朝,也称为两宋。因为王室姓赵,所以也叫赵宋。现在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冯元。让我们看看!
冯元(975~1037)南海(今属广东)人
。字道宗,自幼师从崔颐正和孙氏精研五经大义,曾与乐安孙质、吴陆参桥、夏侯圭善一起讲课,被称为“四友”。
人物简介
冯元(975~1037)南海(今属广东)人 。字道宗,自幼师从崔颐正和孙氏精研五经大义,曾与乐安孙质、吴陆参桥、夏侯圭善一起讲课,被称为“四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任江阴县尉。值诏下选通经者补充学官,元自荐,得任国子监直讲,后调大理寺评事,晋升崇文院检讨和国子监直讲。在真宗殿试进士时,命元殿讲授《易经》,称赞他讲解得体,言外有余趣,赠送五品服,调任王子中允,直龙图阁,诏预内朝。从此建立了直龙图阁预内朝的官职。天禧初年,多次讲《易经》,改送三品服,以劝医生衔出使契丹。天禧四年(1020年)升为左正言和太子右诏德。仁宗登位,与孙氏一起讲经义,历任礼部郎中、翰林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侍郎、户部侍郎等。景佑四年(1037年)春卒,63岁。追赠户部尚书,后章靖。
[img]139089[/img]
宋史文载
冯元,字道宗。高祖禧,唐末官广州,以术数刘氏。三世至父冰,广南平,入朝为保章正。元幼从崔颐正、孙氏为《五经》大义,与乐安孙质、吴陆参、乔夏侯圭善、群居讲座,或达旦不睡。「四友」。进士中第,授江阴尉。
时诏流内泉取明经者补学官,元自荐通《五经》。谢泌笑着说:「古治一经,或至浩首,子尚少,能尽通邪吗?」对曰:「达者一贯之。」更有疑问,辨析无滞。补国子监讲书,迁大理评事,提倡崇文院检讨和国子监讲话。王旦闻名,试图说《论语》、“老子”,群子弟侍听,因推荐。
真宗试进士殿,召元讲《易》。元进说:「地天为泰,以天地之气交也。君道至尊,臣道至卑,只有上下相和,才能辅相天地,财成万化。」帝悦。不多,迁太子中允,直龙图阁,诏预内朝,直龙图阁预内朝从此开始。
天禧初,数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讲《易》于宣和门北阁。迁太常城,判礼部,官部南曹。王子是寿春郡王,王旦推荐元宜讲经资善堂。皇帝用元少,用崔遵度。会遵度卒,提拔左正言和太子右诏德。
仁宗即位,迁户部员外郎,为直学士兼侍讲。以经术并进讲论,自然仁宗益响学。历会灵观副使,知通进银台司,判登文检院,同判国子监。故事,国子监多宿儒典领,后颇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与石、元并命,士议悦服。同知贡献,进龙图阁学士,预修《三朝正史》。为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历史博物馆修编、判流内权兼群牧使,四迁事中。
[img]139090[/img]
明道元年,当陈妃葬事监护时。皇帝亲政,追册陈妃为庄懿皇后,改葬永定陵。既发而流泉抑,言者以监护不职,罢翰林学士,知河阳。王曾是元东朝的老臣,不宜以细故弃外。即为翰林侍讲学士,迁礼部侍郎,知审官院,复判礼院,国子监。上《金华五格》,给书褒答。修《景佑广乐记》,书成,迁户部侍郎。足病气驳,属李淑、宋祁为铭志。卒,赠本部尚书,死章靖。
元性简单,不治名,非庆吊从未尝过二府。执亲丧,自括至祥练,案礼变化,不为世俗斋推荐,遇祭日,与门生对坐,背诵《孝经》。多了解古今阁的风格,尤其是《易》。
七岁时,方读《易》,每晚梦异人,以绀莲华和元吞之,并说:「善读此,后必贵显。」元而老,率三天一诵《易》。无子,以兄之子为后。
北宋官员冯元简介:仁宗登位时,与孙氏一起教授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