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139004[/img]
四川眉山人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流离失所,走过了当时宋代的大部分领土。
他的一生,要么被贬,要么在被贬的路上,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幽默地总结道:
黄州惠州儋州问汝平生功业。”
公元1097年,一叶孤舟把一位老人送到了荒凉的地方——海南儋州,那位老人就是苏轼。
当时苏轼已经61岁了,毫无悬念,这次他被朝廷和政敌贬到了天涯。
当时的海南,是天涯海角,一片野地,不毛之地,不但环境恶劣,物质极其稀缺。
再加上苏轼年老体弱,疾病缠身,想留在那里,说不容易?
被贬到这样的地方,其实就是想让他死。毕竟贬儋州只是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
[img]139005[/img]
但是苏轼怎么能轻易被打倒呢?
他豁达聪明,一生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游山游水,吟诗念词,交朋友,特别爱吃。
人以食为天,人要活下去,食物是必不可少的。
苏东坡不仅会吃会品,还会做饭。
即使到了物质匮乏的野地,即使只有简单的食材,只要到了他手里,也能被他神奇地变成美味的食物。
贬儋州后,那里的物资极度匮乏,当然不能吃东坡肉,随心所欲地吃羊蝎子。
对资深美食家苏东坡来说,这是相当痛苦的啊。
但这不是问题吗?苏东坡很快就发现了一种美味的食物,那就是烤牡蛎!
都说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苏轼最不缺的就是有一双发现美食的眼睛。
苏轼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吃遍了中国美食。如果他出生在当下,他绝对是一位顶级美食博主。
[img]139006[/img]
在儋州,苏轼并没有抑郁,而是积极交朋友。
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吃饭,朋友用牡蛎招待他。作为在大陆长大的四川人,很多人不吃海鲜,觉得很腥。
但是苏轼是谁呢?他喜欢冒险,喜欢尝试,牡蛎能帮助他什么?这是他的性格造成的。
第一次吃牡蛎后,他完全爱上了这种表面丑陋,内心细腻可口的牡蛎。
于是他隔三岔五托朋友买牡蛎,以满足自己的贪婪。
美食家的最高境界是能吃能煮,能改进。苏轼撬开牡蛎,撒上调料,然后在火上烤。这样,烤好的牡蛎尝起来又香又美。
他太喜欢牡蛎了,所以他还和朋友们分享了烹饪牡蛎的方法和吃牡蛎的感觉。他自豪地说:
“海蛮献蚝,剖之,得数长,肉与浆与酒并煮,食之美,不如有。”
也就是说,除了烤牡蛎,他还煮牡蛎。他把肉、酒和牡蛎一起炖,味道也一样鲜美。
有趣的是,苏东坡除了对牡蛎情有独钟外,还写信幽默地警告儿子:
不要把牡蛎的秘密告诉朝中的人,以免和自己分享。
苏轼怕儿子告诉别人牡蛎的美味吗?
不,他这样写是为了让儿子放心,毕竟有这样豁达的心态,再艰难的环境又能对他做些什么呢?
[img]139007[/img]
牡蛎自古以来就是美食界的“八珍海味”之一,尤其是岭南牡蛎最鲜嫩肥美,肉厚,深受美食家的青睐。
撬开新鲜的牡蛎,用酒煮或用火烤,味道都是杠杆滴!
苏轼作为一个土长土长的四川人,能如此爱牡蛎,可见牡蛎真的很有魅力!
然而,苏轼这个全才最让我们佩服的,还是他洒脱豁达的心态,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人生烟雨任命”的遗世智慧。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他: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朋友,一个普通人的朋友,一个酿酒实验家,一个大皇帝的秘书,一个酒仙..”
林语堂将苏轼的一生总结得非常全面和完美。当然,苏轼也有很多轶事。由于篇幅问题,这里暂时不展开。
苏轼是国内外著名的大作家,也是一位认真的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