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无论是军事家、纵横家、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都涌现出了大量的人才。当然,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是最受关注的,尤其是那些受到各国君主重视的。重量,就孙武和孙斌这两位军事家而言,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别辅助一位霸主,成功后都选择了急流勇退,而且,两人最终下落不明,不知所措。
一
一方面,就孙武而言,根据《史记》、据《春秋》等史料记载,孙武(约公元前545-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从公元前六世纪末到前五世纪初,孙武的活动也就是春秋末期。春秋末期,不仅晋国、楚国有所衰落,对于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所在的齐国来说,同样处于低估状态。在此背景下,孙武没有在齐国做出贡献,而是由齐国来到吴国。在吴国重臣(伍子胥)的推荐下,他向吴王合鹿呈现了13篇兵法文章,并被重用为将军。最后,他帮助吴王合鹿建立了霸权。孙武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被誉为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东方兵学的鼻祖”。
[img]138551[/img]
二
对孙武来说,这一成就和地位不仅来自于《孙子兵法》的13篇文章,也来自于孙武为吴国训练了一位精英教师,并参与了打破楚国首都的柏举之战。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14年),由吴王和鲁率领的3万吴军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湖北省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然后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在这场战争中,孙武率领吴国军队击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营城,几乎摧毁了楚国。这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无疑是《孙子兵法》从理论到实践的绝佳体现。然而,在好友伍子胥被杀后,孙武急流勇退,并没有继续为吴王效力,也就是选择隐居。至于孙武的最终结局,一个未解之谜自然成立。
三
另一方面,就孙膑(未知生卒年)而言,孙伯灵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出生于齐国阿、胡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胡城县北),是兵圣孙武的后代。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孙膑拜鬼谷子为师,与庞涓为同学。庞涓成为魏国将领后,孙膑辞去谷鬼子,去找同学庞涓。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庞涓选择陷害孙斌,导致他遭受了斌刑和身体残疾。后来,他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去了齐国。在田忌赛马中展示能力,@ 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孙膑在齐魏争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img]138552[/img]
四
@ 在桂陵之战中,孙膑提出了围魏救赵的策略,以击败庞涓。在马陵之战中,孙膑再次战胜庞涓,让魏国的精锐力量。在这方面,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桂陵战争和马陵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权,促使齐威王成为战国时期的霸权。和他的祖先孙武一样,军事家孙膑不仅战绩一流,而且有自己的兵法理论——《孙膑兵法》。@ 和孙武一样,在帮助一个霸主建立功业后,孙膑也选择了急流勇退。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孙膑的最终结局,也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综上所述,在我看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孙武和孙斌这两位军事家不仅有血缘关系,而且在生活方式上也非常相似。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谁是春秋战国时期孙武和孙膑辅佐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