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阎立本也是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的画家。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隋朝时,阎立本门阴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少监。唐武德时期,他担任秦王(李世民)府库直。贞观年间,历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迁将为少监。画“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显庆元年(656年),出任大匠,迁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年),校右丞相,博陵县男子。当时姜恪凭借战功晋任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声誉丹青”之说。推荐名臣狄仁杰,累迁中书令。咸亨四年(673年11月14日)去世,追赠司空。
阎立本擅长工艺,思维巧妙,工篆隶书,擅长绘画和建筑。他的兄弟阎立德擅长书画、工艺和建筑工程。阎邻、阎立德和阎立本以工艺和绘画而闻名。代表作《战车图》、《历代帝王雕像》等。
[img]135661[/img]
人物生平
出身贵胄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阎立本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父是北周武帝宇文勇,他的母亲是清都公主,他的父亲是隋朝少监阎毗。
步入政途
唐高祖武德时期,阎立本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库直。库直是皇帝的亲信,必须是名门亲贵的子弟,必须是“才华横溢”。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阎立本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少监。
唐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令阎立本画出他在四面八方战斗时骑的六匹战马图案,以纪念建立大唐帝国的武功,然后雕刻在石头上,站在昭陵。也就是著名的“昭陵六君”。
唐贞观17年(643年),为了表彰唐朝的开国勋臣,唐太宗李世民在京都长安太极殿凌烟阁绘制了孙无忌、杜如晦、方玄龄、魏峥等24位英雄的雕像,并亲自撰写了赞词,命令阎立本画像和楚遂良书赞词。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闰十月,松赞干布被派往长安求婚,迎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命阎立本作为一幅传世名画《战车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邀请尚文成公主,让禄东赞来长安见太宗的画面。
翠微寺原建于唐武德八年(625年)的大和宫,在唐贞观十年(636年)废弃。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因厌禁内烦热,命令大师阎立本将翠微寺重新修复为翠微宫。
[img]135662[/img]
任贤用能
唐高宗永徽年间(649-655年),阎立本作为河南道的使者,担任官员考核任务时,遇到了他在汴州寻求长期治理世界的人才。阎立本对他说:“我是画家。我心里有想画的人,也有不想画的人。在想画的人物中,很少有人看到他们第一眼就有写作的冲动,而你是很少有人,所以你必须画画。”
阎立本认为,一个必须画画的人是狄仁杰。当时,狄仁杰仍然是一名参军官员。他的身份很低,但他从眼睛里找不到任何恐惧。他非常冷静。阎立本对他的勇气印象深刻。阎立本后来向他的近臣坦言:“我从未见过那些被我盯着看,没有任何感动的人。狄仁杰被提升为并州都督府法曹,此后满怀抱负,成为一代名臣。
驰誉丹青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的玄奘大师,在大慈恩寺西院建造了大雁塔,以安置从印度带回的经像。唐高宗命阎立本画大慈恩寺的图案和佛像,石刻在雁塔底部的四面门楣下。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阎立德去世后,阎立本继任为将军。同年,将大匠迁至工部尚书。
[img]135663[/img]
显庆期间(656-661年),阎立本的绘画技艺不断提高。梁人张僧友的《醉僧图》画得栩栩如生,道士们经常用这幅画来嘲笑僧侣。僧侣们感到羞愧,所以他们凑了几十万钱,请阎立本画《醉道士图》,这两幅画同时流传下来。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阎立本被提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子。当时姜恪以战功晋升为左相,所以有句话叫“左相宣威沙漠,右相名声丹青”。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阎立本迁中书令,咸亨4年10月(初一)(673年11月14日)。
阎立本:唐代宰相也是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