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史可法在什么情况下写了五封遗书?暴露了他的三大本性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明末著名政治家,抗清名将,为官廉洁,坚定不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

背景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凤阳总督马士英、操江总督刘孔昭、镇将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人在南京称帝,年号洪光,历史上称洪光帝。这是南明朝的开始。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初,清兵大将多铎向南分兵,势如破竹,直至扬州。史可法守卫扬州,而刘泽清和刘良佐则带领军队在询问消息后逃跑。

[img]134340[/img]

4月18日,南明降率先到达并包围扬州城,史可法各镇兵,无一至者。清将多铎十九日赶到,送给史可法五封劝降信,史可法甚至一见钟情,誓死与扬州城共存。

21日,总兵李栖凤、建军高歧凤也率领军营投降,扬州实力较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史可法写了五封遗书,暴露了史可法的三大本性。

解读遗书

[img]134341[/img]

这是史可法写给多多的遗书。在遗书中,他认为自己既不勇敢也不忠诚。然而,他不愿意死在自己守卫的土地上。他希望死后能埋在中山一侧,让高皇帝朱元璋鉴定他是否忠诚。由此可见,史可法已经知道,他最终会被打败,输给国家。结局一定是死亡,但即使他死了,他也希望保住自己的节日!

[img]134342[/img]

这是史可法写给母亲的第二封遗书。在这封遗书中,他认为自己在官场已经有18年了。虽然他很努力,但他对朝廷仍然没有贡献。所以现在我要失去城市了。我不能忠诚或孝顺。我真的没有脸在天地之间生存!

@ 即使他死了,也不足以赎罪。我希望我妈妈不要太难过,这样他在九泉之下就不会后悔了。此外,他还要求他的母亲抚养照顾他未来的副将军史德威。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史可法对母亲的孝顺,还可以看到他不屈不挠的决心和对副将军史德威的感激之情。

[img]134343[/img]

这封信是史可法写给他的妻子的。在这封信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史可法认为他会死。我希望他的妻子能在黄泉下见面。

[img]134344[/img]

这是史可法写给他的叔叔和兄弟们的。在这封遗书中,他已经知道扬州已经彻夜未眠了。虽然我为此努力了几个月,但我得到了苦果。我只能死,没有遗憾,但我唯一的遗憾是先帝(崇祯皇帝)的仇恨仍然没有报道。此外,他再次告诉家人不要忘记善待副将军史德威,把他当作同一个家庭。

[img]134345[/img]

这封遗书是写给他的副将军史德威的。信中写道,他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善良,但他无法为他报仇;我受到了今天弘光皇帝的善良,但我无法为他保住领土;我接受了父母的善良,但我不能孝顺地支持他们。因为时间不对,我没有雄心壮志,很难报酬,@ 以死报国,本来是分内之事,但遗憾的是在崇祯皇帝之前没能杀死黄泉。

反思人性

两天后,我们都知道后来发生的人类悲剧——扬州十日。短短十天(又有五天),整个江南的一座繁华都城就成了人间地狱。许多历史资料记载,整个扬州城的尸骨遍野,堆积如麻,血流成河,河水变色,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其可怕程度可想而知。然而,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只是点到点。本文旨在通过以上五封遗书分析史可法的三大本质。

[img]134346[/img]

第一,忠于君主,孝顺父母

作为扬州的指挥官,史可法撤离了许多军官,投降了,但他仍然发誓不清楚,宁愿死不屈,精神值得称赞,这是他对朝廷忠诚的体现。此外,在他死前,他没有忘记在自己的自杀遗书中提到报答父母的善良,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当然,情况是不允许的,虽然他做不到,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心绝对忠于君主,孝顺父母。

第二,受人之恩,知恩报恩

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这些遗书中,他提到了几个要感恩的人。首先要感谢的是父母的恩情,其次是先帝(崇祯皇帝)的恩情,以及今天(弘光皇帝)的恩情。重要的是对待委托为自己做饭的副将军史德威,反复提醒家人善待他。所以我们可以说史可法是一个懂得感恩,有恩必报的人。

第三,重名谨慎,名迷心智

虽然史可法是一个忠诚孝顺的人,懂得感恩,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是一个比生活更看重自己名节的人。事实上,一个人珍惜自己的名节,没有什么值得批评的。然而,他最大的问题是,他把自己的私欲建立在完全无辜的人生之上。毫无疑问,当他们知道自己会死的时候,他们仍然带领公众拒绝下降,这激怒了多多,使80万无辜的扬州居民成为他的随葬品。事实上,如果他想保住自己的名节,他可以自己打断。

@ 通过对史可法五封遗书的解读,很容易发现史可法的三大本质:对君主来说,他是忠臣;对父母来说,他是孝子;对于那些帮助他的人来说,他仍然是一个善良的绅士。

然而,自古以来,就有人说没有赤脚,没有人是完美的,史可法可能是不可能的。无论历史何时发展,我们都无法反驳的是,正是他对个人节日的重视,正是他一时的困惑,不顾他人的生死存亡,导致了扬州十日人类悲剧。

时光飞逝,岁月悠悠。这段历史突然过去了300多年,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当我们评价一个人时,我们不能轻易肯定一个人,也不能轻易否定一个人。世界总是在变化,到处都在变化,人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动物。

然而,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永远记住: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无论人们的心有多复杂,历史最终都会被识别出来,总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买单!


史可法在什么情况下写了五封遗书?暴露了他的三大本性史可法在什么情况下写了五封遗书?暴露了他的三大本性

,

  •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生平事迹介绍 史可法简介
  • 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宪之是他的字,道邻是他的号,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

  • 解密:明末皇帝崇祯凌迟处决袁崇焕有什么隐情?
  •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行经法场前,刽子手一刀一刀割肉。可悲的是,沿途的人非常讨厌辽东的鞑靼人,更讨厌汉奸。因此,富裕的家...

  • 解密:为什么平西王吴三桂让儿媳建宁公主守寡30年?
  • 2013年4月13日,康熙命令处决吴应熊及其儿子吴世林。吴三桂的叛乱使他的儿子和孙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并将他的儿媳推向了生命...

  • 南明最后一个战神:既然国家破了,国家就死了 那就以身殉国
  • 核心提示:史可法死后,福王政权失去了唯一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从此,各种兵马或降清军势如破竹,长驱直下,成功占领南...

  • 崇祯临终疾呼大臣亡国:他真的不必为亡国负责吗?
  • 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临死前,写下了一段著名的遗言:我凉德轻蔑,上干天咎,但都是诸臣误我。 显然,亡国之君把亡国之责算在了大...

  • 明末女诗人纪映淮 不忘亡国之恨拒绝清政府救济
  • 明末清初的南京女诗人纪映淮,守闺期间即以诗名饮誉江东。后因朝代更迭,落入生活底层,作品也大多散佚。清初著名文人王士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