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温康。我们来看看!
文恢(178-223年),字曼基,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任扬州刺史,后迁凉州刺史。在史书《三国志》中,温恢与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悝jy、凉州刺史张都(曾为雍州刺史)等六人合为一传。这六部刺史被陈寿评为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有,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温恢的父亲是温恕,曾担任东汉涿县太守。温康去世时,温康才十五岁,他随队护送父亲的遗体回家后,家里有积蓄。然而,温恢认为,当今世界一片混乱,为一个富裕的家庭谋生有什么用?因此,他一旦散去了家庭财富,以拯救乡镇党和宗族中有需要的人。这一举动受到了州里乡人的高度赞扬,并将其所作所为与西汉时期的欢越相比(欢越、字臣仲曾散去家族遗产,并与温康一样是太原人)。后来,温恢察举孝廉科入第,担任林丘县长,再次担任炎陵、广川县长、彭城、鲁国相。他每次都表现出色,受到各方的高度赞赏。
[img]134199[/img]
通情达意
后来温恢出任丞相主簿,在曹操身边当官,深受重用。温恢以丞相主簿身份刺奸一职,掌管军中罪法。有一次,司空军谋孙礼私下以职权引导马台逃狱,以报答同乡人马台救母的恩德。当马台因事件牵连即将接受死刑时。后来,孙礼本人拒绝因害怕犯罪而逃跑,而是直接向温恢自首。在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温恢认为孙礼的所作所为是义举,于是把整个事件告诉了曹操,最后孙礼和马台都获得了减免死罪。
镇守扬州
当时扬州是与孙权势力范围接壤的前线,战争屡见不鲜,曹操让温恢外任扬州刺史。在上任之前,曹操对他说:“我真的希望把你留在我身边,帮助理事,但总理府的事务并不像扬州的事务那么重要。“尚书”曾说:“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能不让蒋济为你担任扬州治中(不要开车)一职呢?“蒋济曾担任扬州别驾,当时担任丹杨太守,于是曹操让蒋济再次担任扬州别驾,辅助温恢。另一方面,曹操还派人告诉张辽、乐进等人,他们守卫着扬州附近的边界:“扬州刺史(指温康)是一个熟悉军事的人。你必须和他讨论一切。”
善于料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率兵攻打合肥。一方面,温恢储备军队,另一方面,他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虽然这里有敌人进入海盗,但我并不害怕。相反,我担心任征南将军(指曹仁)会发生意外。如今江水高涨,子孝(曹仁表)的部队是深入敌人缺乏后援的孤军,没有长期防备。一向以骁锐著称的关羽,如果利用水势上升的优势进军,那一定是灾难。结果,关羽乘时进攻樊城,使曹仁军陷入苦战。
当时,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召集裴潜和豫州刺史吕贡带领军队前往法令。裴潜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召集,所以他只是在收到法令后慢慢地整个军队。温恢看到裴潜不知道,就跟他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丞相一定知道襄阳军情紧急,想让你马上引军支援。不下令紧急召集,只是不想让其他地方的守军受到惊扰和动摇。这几天你必然会收到密书催促你立即进军,张辽等将军也会收到召集令。张辽等人长期以来一直从主人那里知道主人的深刻含义。如果你继续像现在这样慢慢地为整个军队做准备,后来收到命令的张辽军队将更早地到达战场。那时,你必须受到惩罚!裴潜听了温恢的话,立即留下了行李,下令军队以轻装迅速出发。不久之后,裴潜果然收到了紧急召集的秘书,张辽等人也果然被征召,就像温恢所预料的那样。
[img]134200[/img]
卒于外任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后,任命温恢为侍中,随后外调任魏郡太守。几年后调迁凉州刺史,担任护羌校尉。但温恢在上任途中病逝,享年45岁。于是朝廷颁发诏书说:“温恢有能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先帝(指曹操)服务,功勋显著,勤勤恳恳。后来为我(指曹丕)执事,忠于王室,因此被任命为外郡,负责管理一方。但其业却无法完成,深为哀悼!温恢之子温生关内侯爵位。但温生也早逝,爵位未能继续下去。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温琏是他的后代。
温恢去世后,诸葛亮年轻时的好友孟建(即孟公威)继任凉州刺史,因政绩突出而出名,官至征东将军。
曹魏大臣温恢三国时期简介:任扬州刺史,后迁凉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