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在不断发展,让大家摆脱历史的迷雾,回到刀光剑影的时代,看看张辽八百卒破孙权兵十万的故事。
权守合肥十日,城市不可拔,是引退。辽率众军追击,多次获权。太祖壮辽,拜东将军。——《三国志张辽传》
孙权和刘备在赤壁战役中击败曹操后,终于在江南站稳了脚跟,三国鼎立的趋势初具规模。然而,曹操的势力虽然退出了江左地区,但却控制着淮南的战略要地,随时从合肥沿着水南攻占建业。合肥就像挂在孙权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晚上睡不着觉,吃不甘心。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孙权只能将东吴防线向前移动到淮河流域,以达到“守江必守淮”的战略目的。所以,孙权发动了六次北伐合肥之战,打算占领合肥。
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15年,刚刚在第三次帮助曹操的战斗中击败了孙权,士气高涨。他利用曹操西征汉中,没有时间考虑合肥的机会,率领10万名精英士兵,带领当时东吴的主要将领,坚决发动了第二次合肥战争。
然而,孙权遇到了他一生的敌人张辽。在这场战斗中,合肥主将张辽率领800名壮士,一举击败了100倍的军队,正处于巅峰时期的10万东吴军队,几乎活捉了孙权。这也是《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历史资料,我们会发现第二次合肥之战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让对手口服的经典以少胜多”之战。
张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img]133807[/img]
公元213年,曹操采取坚壁清野战术,下令将江西人民迁往中原。这一举动引起了民间恐慌,导致庐江、九江、奇春、广陵等地10多万户东渡长江逃往吴地,导致江西人口空虚。合肥南部只剩下皖城一座孤城。
公元214年,孙权亲自征服安徽城市,成功赢得安徽城市。此时,驻扎在合肥的张辽在得知安徽城市失败后,敏锐地意识到孙权的下一个目标是合肥。因此,他采取了预防措施,立即在石头的南面迅速建造了一座被称为“南夏守卫”的堡垒。作为合肥的前哨,他挖掘了藏舟浦来隐藏船只。
合肥只有7000多名守军,只有张辽、乐进和李典。与东吴相比,他们看起来很弱。然而,由于有远见的张辽采取了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这为东吴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合肥对抗:张辽率800卒闯入敌营,孙权军望风披失。
辽说;“公远征在外,比救到更重要。我们必须打破彼此。是以教指及其不合反击,折其盛势,安心安心,然后守也。成败之机,在这场战争中,你有什么疑问?——《三国志·张辽传》
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远征汉中,无暇顾及合肥之机,亲率精兵10万,发动第二次合肥之战。
孙权精锐尽出,志在必得。然而,东吴诸将,包括孙权,在这场战斗中暴露了攻弱守强的致命缺陷。
在军队占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苏州应该从一开始就包围孤立的合肥城,以达到在瓮中捕捉海龟的效果。然而,习惯于用防守思想指导攻击城市战争的孙权,却在远离合肥城的岸边设立了军营,虽然有利于撤退,但却为张辽提供了突袭的机会。
事实上,张辽趁东吴军队还没有对合肥形成合围的机会,挑选了800名敢死队员,闪电袭击了孙权营垒。在张辽和敢死队员的冲击下,孙权军是不可战胜的,没有人敢阻止张辽军队。最后,张辽带领800名敢死队员从早到中午成功返回合肥。
通过这次突袭,张辽达到了“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的战略目的,而吃下马威的吴军则锐意受挫。这时,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于曹军。
再战逍遥津:孙权自乱战脚,成就张辽威振逍遥津
权守合肥十日,城市不可拔,是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多次获权。-《三国志·张辽传》
[img]133808[/img]
张辽在第一场战役中重挫东吴军队后,军队的威望急剧上升。因此,合肥守军空前团结,军心稳定。先失一段时间后,孙权迅速稳住战脚,对合肥进行攻城作战,但始终破城无术。
从那以后,东吴军屋漏掉了连夜雨和瘟疫。无心战斗的孙权决定退役。但在这个时候,孙权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他撤军时,他既没有回应张辽可能主动出兵的追击,也没有亲自断绝。
在战场上,犯错误会受到无情的惩罚,这是一条铁律。当吴国军队从逍遥津撤退时,张辽也注意到了吴国军队的变化。因此,张辽抓住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立即带领军队追击,同时破坏了桥梁。
此时,孙权仍然停留在逍遥津北岸,东吴的大部队已经渡过逍遥津南岸,孙权面临着被张辽“斩首”的危险。幸运的是,张辽和其他曹军不认识孙权。再加上甘宁、凌统等东吴将领的绝望掩护,孙权能够跳过断桥,到达逍遥津南岸。
东吴军队在逍遥津惨败,孙权责怪他。事实上,正是因为孙权过于自信或盲目自信,他不仅没有伏击张辽,而且没有对张辽设防,这给了张辽振兴逍遥津的机会。
经过这场战斗,张辽的名字震惊了江东,以至于江东有孩子哭,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子们可以立即停止哭泣。
结语
在第二次合肥之战中,孙权在军队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本可以用瓮中捉龟的战术包围合肥,活捉张辽等人。然而,由于孙权行动缓慢,张辽率领800名敢于死亡的球员首先攻击了东吴的营地。
灾难不是单行的,孙权在撤退时再次犯了非设防的低级错误。因此,张辽在逍遥津南岸攻击东吴,没有时间撤到南岸,几乎抓住了孙权。
在合肥和逍遥津的两次交锋中,张辽采取了简单直接的面对面战术,击败了吴栋军队。这一记录不仅让李典、乐进等曹军将领叹气,也让孙权和吴栋将军印象深刻。
这场战斗结束后,孙权意识到夺取合肥是不是太大了。因此,他调整了吴国的国防战略,将北伐的激进战略和防守的保守战略。因此,孙权再次将目光转向荆州,这为孙权单方面撕毁与刘备的协议,与曹操进攻关羽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张辽八百卒能破孙权兵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