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不断发展,让大家摆脱历史的迷雾,回到剑影时代,看看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故事。
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海时),爱新觉罗,清太宗文皇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被推举继承汗位,称天聪汗,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女真名为满族,在沈阳称帝,建国名为清朝。为清朝下一阶段迅速扩大到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在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局面。外部情况是孤立的,被明朝、蒙古和朝鲜包围着。由于贵族权力分裂的内部矛盾,冲突越来越严重。皇太极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取代八旗制度行使的国家权力,并通过这个政权机构牢牢地集中在自己手中。
皇太极还颁布了规定,使大量汉族奴隶成为“民族”。经过努力,农业发展迅速,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社会矛盾缓和。
天命、天聪年间没有监察机关,崇德年间皇太极成立了都察院,给了他们检察所有官员的权力。在清代,满蒙的结合早已比满汉更加紧密。为处理蒙古事务,曾设立蒙古衙门,崇德于三年六月改为理藩院。合原六部、都察院,构成了著名的八衙。皇太极任命满洲、蒙古、汉人承政,各三人以下参政。崇德三年七月更定八衙门官制,每衙门只设满洲承政一人,下列左右参政、理事、副理事、主事等官员,由二等到五等。这加强了以他为首的国家统治权。
[img]132763[/img]
在原有的基础上,皇太极巩固和扩大了东北地区的统治,为全中国的入关统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称帝后,他立即规定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地里的庄稼不得偷损,母猪不得杀死,这是为了繁殖。也不允许杀马、牛等作为牺牲或出卖。以后几乎每年都把督促耕作作为重要活动,提出“农时不可失”、“废农犯罪”。他知道五谷是万民之命所关,所以他一再强调要做好农业生产工作。入关前,清朝的粮食并不缺乏,这与这种努力是分不开的。手工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盛京(今沈阳)大部分宫殿都是皇太极时建造的,其规模和技术都标志着金手工业的高水平。盛京城西实胜寺,铸大钟千斤,是冶铸业发展的象征。中国有商业贸易,明朝也有。皇太极曾命令大学士希福带领八位商人和张京以上家人的巨大代表团前往张家口进行贸易。后来命人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买马。也有很多个人远离贸易的例子。
崇德时期,虽然大量汉人不再被杀,或汉人投毒、拦路劫杀等反抗事件,但皇太极仍注重缓解清代社会矛盾。他命令臣下做好“养人”工作,特别是安置新掠夺或降落的满洲、蒙古和汉人。皇太极晚年,他的侄子在他面前抱怨太祖时杀了汉人。现在汉人有王者,有昂邦章京,满洲宗室有官者,有人民。“时势颠倒,至此!但皇太极并没有动摇他的国策。
当皇太极在中国大力实施改革时,他并没有放弃父汗努尔哈赤对外扩张的政策。他命令军队建造具有杀伤力的红色武器大炮,并将单一的骑兵兵种改造成骑兵、炮兵和步兵多兵种的军队。皇太极非常重视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朝降官降将的作用,对他们采取招降收购政策。儒生不仅通过了考试,还网络了200多名汉族文人,之后又多次举行考试,分别优劣,量才录用。庄田、奴隶、马匹被授予大量降将,并被授予官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沉志祥等对明大将自愿投票的行为封王封侯,宠荣备至。随着蒙古的臣服和明朝将领的降顺,皇太极逐渐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
对朝鲜来说,经过两次探险,朝鲜国王李琏被迫投降,称臣纳贡,承诺切断与明朝的联系,并将王子送往沈阳作为人质。
[img]132764[/img]
对蒙古来说,皇太极采取了“威慑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先争取科尔沁、喀喇沁等部门的归附,这些部门与察哈尔林丹汗不和。为了笼络蒙古封建上层分子,皇太极通过联姻、赏赐、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攻职、崇拜喇嘛教、与西藏僧俗领袖建立联系等方式,赢得了蒙古各部的支持和忠诚。林丹汗于1634年(天聪八年)去世青海。第二年,后金军继续攻打察哈尔的余部,林丹汗的儿子额哲献传国玺归降。鄂尔多斯部也为后金所合并。至此,漠南蒙古全部统一于后金。
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治国方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