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就建立了强大的统一帝国,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快来看看吧。
孔子曾在《论语》中这样描述外交官:“出使四方,不辱君命。”
每个国家都需要外交官代表自己的国家,在各国之间游说,以增加或改善各国之间的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注重外交的纵横家,然后衍生出各个朝代的外交官。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有许多传奇的外交官。
[img]131005[/img]
林相如出使秦国,面对秦国的强势,依然完全归赵,在池池面对秦王也不卑不亢,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王”,使赵王全身而退,林相如的名字,从而流芳百世。
唐朝王玄策奉命带30人到印度出使,但被新印度国王拦截。王玄策后来借了8000名士兵,俘虏了所有的新印度国王和他的下属,带回了唐朝,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节日在外交史上很有名,后人也称赞它们,但并不是所有的节日都能留下声誉,有一个节日,后人提到,都是嘲笑。
他不但没有完成外交任务,反而让本可以建交的两国产生了不和。
这个人的名字叫高表仁,是唐代新州的刺史。公元630年,日本舒明天皇第一次派使者到唐建交。唐太宗同情唐使来回很远,所以他不必每年都向他贡献,并派高表仁和唐使的船队一起回访日本。
日本朝廷得知回访后,准备了一个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日本王子组织了32艘船,在江口悬挂彩旗,奏鼓,欢迎高表仁和他的团队。
[img]131006[/img]
然而,日本朝廷从来没有想到高表仁会与日本王子的接待发生冲突。高表仁当众要求“皇帝在王位下,在北方接受唐使的国书”。他也是一个国家的主人,让日本皇帝以下的大臣崇拜唐太宗。这样的要求让日本人难以接受,双方争执不下。日本王子想以平等的礼貌接受国书,但高表仁仍然不同意。在场的人没想到高表仁会生气。拒绝转交唐太宗国书,马上就要回国了,两国原本讨论过的建交也被吹走了。
外交使节的使命应该是遵循唐太宗的命令,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像高表仁这样不顾两国关系挥袖而去的外交使节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历史上脾气最大的外交使节。
高表仁没有完成任务回到唐朝,自然受到了唐太宗的严厉处罚,罢免了官职,并被罚款两年。在历史书中,他得到了“无绥远人才”的糟糕评论。
历史上谁是高表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