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众多、学术氛围活跃的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晚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摧毁,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完全包含在东周王朝。所以下面是关于郭伟的详细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郭奎(约前351-前297年),燕(今河北省来水县奎家庄村,河北省满城县)人,战国时期燕国大臣贤者,纵横家族代表人物,郭国后裔。
周红王四年,也就是燕昭王的第一年(前311年),为了报仇,燕昭王拜访了郭奎,寻求建议,尊重郭奎为师。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郭奎鼓励燕昭王广纳社会人才,搭建“金台”,引起了世界的震动。乐毅、邹衍、剧辛等有才华的人都来到燕国,燕国变得强大起来。
十八年(前297年),郭奎去世。
[img]130121[/img]
人物生平
齐破燕国
元年(前314年),燕国国内大乱。太子平逃到无终山避难。起初,燕国人民怨恨儿子的暴虐,认为齐国的军队是为了平息国家的混乱。出于好意,他们发现齐王志正在灭燕。燕国的大部分土地都属于齐国。人们不忍心被侵略他们的家园,想念王子。于是自发抵抗齐军,求访失踪王子。终于在无终山找到了太子平,太子平即位后是燕昭王。
昭王之师
四年前(前311年),燕昭王收拾残破的燕国,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招募人才,想依靠他们报复齐国杀害父亲的仇恨。为此,他去见郭奎,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知道燕国势力薄弱,无法报复。但是,如果能得到贤者与我共商国,那就是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先生报国家的大仇该怎么办?”
郭奎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如果你能卑躬屈膝地为圣人服务,屈居下位接受教导,那么超过你能力100倍的人就会来;早点学习,晚点休息,先咨询别人,然后默默思考,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来;别人怎么做,自己做,那么和自己一样的人就会来;如果你依靠几个案例,拄着手杖,专横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差的人就会来;如果你放纵傲慢,粗暴行为,大喊大叫,大喊大叫,只有奴隶和囚犯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施王道、吸引人才的方法。这就是古往今来实施王道、吸引人才的方法。如果国王真的想广泛选择国内的圣人,他应该亲自来拜访他们。世界各地的圣人听说了国王的举动,就会赶到燕国。”
[img]130122[/img]
燕昭王说:“我应该先拜访谁才好?“我听说古代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但三年也没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请让我去买吧。国君派他去。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不幸的是,马已经死了,但他仍然用500块钱买了马的头,回到国君复活。国君愤怒地说:“我想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位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还是愿意花五百金,更别说活马了?世界上的人一定认为你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被送走。所以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了。如果国王现在真的想吸引人才,请从我开始;我还在被重用,更别说那些比我强的人了?他们还会觉得千里之行太远吗?”
于是,赵燕王专门为郭伟盖房子,拜他为师。消息传开后,乐毅从魏国来,邹衍从齐国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人才争先恐后地聚集在燕国。然后,他开始了军队。
当代有文献称,十八年前(前297年),郭琏去世。
郭奎简介:战国时期,燕国大臣鼓励燕昭王广纳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