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武派人刺杀重耳时,重耳匆匆逃离狄国。临行时,他告诉季奎,他希望抚养孩子,等他回来,并说如果他25年后不能回来,他会让季奎再婚。对于季伟来说,他自然不愿意离开,但他说的话令人惊讶。她不仅安慰重耳好男儿,还说25年后,她已经将就木了,嫁给了谁。言下之意是我会抚养孩子,等你回来。言语中充满了深情的金钱。这个“不再结婚,请待子”的历史典故也在后世传播。
历史评价
季奎温柔,忠于丈夫,能保持理性的女性形象。她愿意牺牲孩子的个人感情来完成重耳的国家事务。季奎支持重耳的计划,不仅没有阻止重耳“适应”,而且忠实地说,等待重耳而不嫁给其他人。
季奎的出现给失魂落魄的重耳带来了温暖和重生的勇气。季奎不仅在生活中,爱情满足了重耳的要求,而且对重耳忠诚。重耳奔狄,只是为了以近易通,姑且休息,而季奎无微不至的体贴,抚慰了重耳心灵的创伤。重耳和随从在狄生活了12年,后来因为晋惠公继位,怕重耳回国,便派人刺杀重耳。为了寻求大国的帮助,重耳决定去狄及齐。这对夫妇离别的场景相当感人。《左传》写道:“等我25年,不来就结婚。对说:“我已经二十五年了,如果再结婚,那就木颜,请待子。”
[img]129454[/img]
这段话很短。重耳要走了,他舍不得妻子。但这一步,不知道能不能再来了。他的心很矛盾。季奎是狄人的女儿。她在婚姻中没有中原人那么严格的约束。她不得不结束。当她丈夫离开时,她可以再婚。所以,他和她约定,等他二十五年,二十五年不来再婚。这似乎是夫妻之间的爱,不忍分离,本质上是重耳自私的表现。据《史记》记载,重耳亡国时已43岁,在狄12年,离狄时已55岁,再等25年,已80岁,而季奎此时只有25岁,要做好长期守活寡的准备,这对她来说是相当严酷的。再者,重耳奔齐,还可以再婚,季奎在狄,要忍受长期分离的痛苦,这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此时的季伟,真的是百感交集,充满苦涩,自己的国家破亡,从一个高贵的公主变成了一个囚犯,被迫嫁给了很多年长的自己,在外面流亡。本欲平安地度过一生,但现在唯一能依靠的重耳又要远离家乡,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面。依恋重耳,但为了顾全大局,必须理性地让重耳继续流亡,寻求大国的帮助,回国夺取政权。于是,季奎的回答就像开玩笑:“我25岁了,再等25年再婚,也快进棺材了,请让我等你。“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听到的是面对突发事件的无助、对丈夫的服从和对不可预测的未来的选择。这一艰难的选择反映了季伟对整体情况、整体情况和感情的忠诚。表面上轻松幽默,细细品味意味无穷。既然我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婚,决心等你,你就不用担心,全心全意地完成复国的伟大事业,一个软弱的女人仍然可以在国外等你25年,一个男人没有勇气建立伟大的事业吗?对重耳来说,她的勇气和信心真是莫大的鼓舞。季奎的话不多,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善良、屈辱、顾全大局、牺牲自己的崇高奉献精神。为了实现男人的事业,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应得的幸福。如果季奎目光短浅,为了自己和儿子的幸福,用各种手段阻止重耳离开狄国,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那么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了。可见季奎对未来帮助重耳登上霸主宝座迈出了关键一步。正是季奎无私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重耳后来的成功。
[img]129455[/img]
史籍记载
《史记 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号
狄伐如,得二女:以长女妻重耳,生伯,叔刘;以少女妻赵衰,生盾。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甚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怕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惠公。惠公七年,怕重耳,是使宦官履行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说:“始吾奔狄,不以为可用,非翟可用兴起,所以奔之也。近易通,所以休息一下。长时间休息,固原迁徙大国。夫齐桓公善良,志在霸王,收养诸侯。今闻管仲,息朋死,这也欲得贤佐,往往于是执行。重耳谓其妻子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就是结婚。他的妻子笑着说:‘犁25年,五冢上柏大了。尽管,妾待子。十二年来,重耳居狄凡离开。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狄皇帝的妻子赵,生了盾牌。他说:“等我25年了,不来就结婚。”他说:“我已经25年了。如果我再结婚,我会木头,请待子。”处狄十二年。
……
狄人归季奎于晋,请其二子。
晋文公的妻子季奎如何评价?史籍是怎么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