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是古代常见的封爵,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吴王,如春秋夫差、三国孙权、元末朱元璋等。
追本溯源,原吴王指的是周朝吴国的国君,后来成为王爵,而吴国第一个吴王则是寿梦。
虽然吴国是最早的诸侯国,但吴太伯是周文王的叔叔,却与世隔绝,一直远离中原。
寿梦在位期间,晋国大力支持吴国,以遏制楚国,不仅传授中原文化,还帮助训练士兵。寿梦还派人到中原出使。
随着国力的提高和人气的扩大,寿梦开始称王。
据史记载,“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晚年,寿梦遇到了和祖先周太王一样的问题。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夷昧,四子季札。
与三兄弟相比,季札更知书达礼,仁爱贤明,深受寿梦的宠爱。
寿梦想把王位传给季札,但君主的王位是长子继承制,非常怕废长立幼,容易引起骚乱。
@ 还是决定把寿梦传给小儿子,但季札拒绝接受。
《史记》记载,“季札贤,而寿梦想立之,季札让不可。”
寿梦临死前,把儿子们都叫到身边,并告诉长子诸樊,王位一定要兄弟和,这样才能最终传到季札手中。
[img]129442[/img]
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遗言,没想到这段话改写了吴国的历史,进而影响了春秋的格局。
老板诸樊在公元前548年去世,当了十三年的吴王。诸樊没有忘记父亲的临终遗嘱,他把王位传给了二弟余祭。
据史记载,“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
这打破了父子相承的继承制度,目的很明显,就是想按顺序传兄弟,直到季札继承王位。
二胎于祭做了17年的吴王,在公元前531年去世,随后是老三夷昧,他做了4年的吴王,在公元前527年去世。
三兄弟相继去世,按理说,这一季扎当吴王,但他就是不接王位。
没有办法强迫一个无意做王的人,更别说想当吴王的人那么多了。
虽然先王要求他的兄弟去世,但季札逃离了他的君位,所以现在他不得不回到他的父子那里。他死了,儿子继承了吴王。
这对老板诸樊的儿子公子光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既然兄弟死弟继的方式终止了,他的父亲就是老板,所以他应该是吴王。
但是形式比人强,当时没人跟他说这个道理。
[img]129443[/img]
公子光要想推翻已经被称为王的堂兄吴王僚,就必须做好积累和准备。
一方面,建立军事成就,积累政治资本。公元前519年,公子光大败楚军,将王子的母亲带回吴国,然后大败蔡、陈;
公元前518年,公子光再次征伐楚国,占领居巢,钟离两城。
另一方面,刚逃到吴国的伍子胥暗中接受了贤者,成了公子光结交的对象。
伍子胥为了报仇,提出征讨楚国,但不符合公子光目前的计划。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的需求后,向他推荐了一位名叫专家的勇士,他隐居山林。
此后,公子像猎人一样等待机会,楚平王在公元前515年去世,机会终于来了。
吴王僚利用楚国最弱的时候,派了两个公子出击楚国。谁知道楚国并没有慌张,反而断绝了吴军主力回国的退路。
此时吴国国内空虚,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公子光和专门策划具体事宜,然后请吴王僚回家喝酒。
这是一场真正的鸿门宴。吴王僚也知道有危险,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宫殿到公子光大厦,士兵们守卫着他们,但他们仍然无法阻止他们与生命搏斗。
据《史记》记载,“手匕首刺王僚,铍交匈,然后杀王僚。”
[img]129444[/img]
吴王僚死后,季札也没有表示异议,其他大臣也没什么好说的,吴王僚的两个弟弟掩余,烛庸还围困在楚国。
@ 公子光成功自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吴王合鲁。在伍子胥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吴国逐渐强大起来,攻占楚都,降服越国。
子夫差即位后,成为春秋霸主,改变了春秋历史格局。
吴国第一个吴王寿梦留下了改变春秋格局的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