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和司马懿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参考。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一辈子都不攻蜀?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不想攻打蜀国,而是错过了攻打蜀国的最佳时机。从那以后,司马懿认为川蜀地形危险,蜀汉已经做好了准备。在时机成熟之前,他不应该攻击蜀国。直到他去世,他才能直接与蜀国作战。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最后出师未捷先死,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对后退事宜安排得很好,但在人事安排上,却出了大问题。
诸葛亮提前解释了姜伟。他死后,他秘密地没有失去理智。当司马懿发现蜀军撤退并率领军队追击时,姜伟命令杨毅按照诸葛亮的委托“反旗鸣鼓”,摆出攻击姿势,吓得司马懿带领军队撤退。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死后,蜀军已经安全退出了追击范围。
[img]129013[/img]
早就有传言说司马懿怕诸葛亮,现在人们对司马懿增加了“死诸葛走活仲达”的嘲讽。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气度还是很大的,否则,他可能会像诸葛亮一样早逝。
看了蜀军留下的营地后,司马懿不禁感叹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诸葛亮受到司马懿的高度赞扬,但他在事件安排上仍然犯了错误。
在撤退的路上,蜀军发生了魏延和杨仪之间的夺权之争。
杨毅派马岱杀死魏延,暂时夺得统一军权。然而,蜀汉在短时间内失去了诸葛亮和魏延,这不可避免地伤害了他的活力。最重要的是,汉中的防守也陷入了短暂的混乱。
司马懿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得知蜀军内乱后,他立即上演魏明帝,要求出兵伐蜀。然而,魏明帝曹睿“不允许”。
司马懿不允许魏明帝攻蜀。诸葛亮北伐时,东吴孙权也率兵亲征合肥新城。曹睿亲征,迎接孙权。孙权得知魏明帝亲征,立即退役。
回来的路上,曹睿经过摩陂,突然兴致起来,下令修建许昌宫。
此时的魏明帝,根本无意征伐,而是一心扑在宫殿建设上,自然不会支持司马懿伐蜀。
[img]129014[/img]
曹睿的举动导致魏国失去了收复汉中的最佳时机。
至于一举灭蜀汉,恐怕很难做到。毕竟当时蒋婉、费祎等人都在,武将只失去了魏延,蜀军士兵也没有遭受重大损失。
司马懿可以利用蜀军的混乱杀入汉中,但很难从汉中一举进入四川。
魏延死后,蒋婉架空杨仪,成功接手,迅速恢复正常。在蒋婉和费祎的治理下,蜀魏再次进入对抗状态。
然后,司马懿也很忙,没有时间照顾蜀汉。
首先,他被调去平息辽东公孙渊的叛乱;然后受曹睿孤独的重视,他和曹爽一起帮助曹芳,一个年轻的皇帝。在东吴北伐期间,司马懿被派往东线作战,并大力推广和发展垦荒。这时,司马懿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环顾四周。
[img]129015[/img]
在此期间,曹爽将军闲得发慌,也想建功立业,取得一些成绩。于是,曹爽开始调兵遣将,攻打蜀汉。
司马懿得知后,试图劝阻他,但曹爽根本不听。司马懿别无选择,只能说服协助曹爽北伐的夏侯玄:“兴平路势危险,蜀先据;如果你进不去战斗,你就会退缩,重返军队。”
正如司马懿所料,曹爽北伐的结局不利,几乎被费祎截断退路,全军覆没。@ 经过苦战才能逃脱,魏军伤亡惨重。
显然,此时的蜀汉,虽然不如以前,但自我保护的力量仍然存在。如果魏军强行进攻,就很难克服。司马懿看到了这一点,并不提倡攻击蜀国。
与此同时,司马懿的权力也被曹爽一步步架空。
在东线战场上,曹爽的弟弟曹羲控制着军事控制权。在西线的关中,军权掌握在夏侯玄手中。
此时的司马懿,别说攻蜀了,一不小心,自己的生命都难以挽救。
@ 为了保护自己和夺取权力,司马懿果断发动了高平陵的变化,杀害了曹爽及其党羽,全面控制了曹魏的权力。然而,拥有权力的司马懿已经是一位70岁的老人,无法再次战斗。
司马氏夺权后,曹魏内部也很不稳定,先后发生淮南三叛,先是王凌,后是无丘俭和诸葛诞,先后起兵叛乱。
司马懿在平定王凌乱的同一年去世,年满72岁。
[img]129016[/img]
在一般的印象中,周瑜和诸葛亮可能会觉得三国时期的三大顶尖谋士都死了。自然,司马懿纵横天下,灭蜀吞吴。
但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事实上,只要蜀汉内部不乱,依靠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再加上人和甚至天时的优势,蜀国就可以偏安一角。
那一年,曹真和司马懿攻蜀时,遇到了连绵不断的大雨,无法偿还。曹爽和夏侯玄攻蜀,差点被费祎打败,全军覆没。即使在司马昭时期,钟会和邓艾也会再次攻蜀。如果邓艾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险渡阴平,他可能会被姜维挡在剑阁外,再次失败。
因此,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正在等待一个好时机砍蜀。此外,司马懿还有其他更紧迫、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当然,她没有时间照顾蜀汉。虽然司马懿活得很长,但他的生命仍然有限。最后,他没能等到蜀灭的那一天。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在忙什么? 为什么司马懿没有攻打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