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大的统一帝国。让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
刺史又称监测刺史,是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立的一种官职。说到建立刺史,其实离不开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推恩令实施后,封国被拆分为大量被县管辖的封国。这一举动虽然瓦解了诸侯国的势力,但却增加了朝廷监管各地的难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每个州都有刺史。从而使之前的“县-县”二级行政划分,开始向“县-县”三级转变。
“推恩令”使中央管理更加困难,二级制开始向三级制转变
[img]128507[/img]
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诸侯对中央政府的威胁,瓦解诸侯国的势力。在景帝时期,汉武帝开始实施“推恩令”,有效解决诸侯国的问题。
所谓“推恩令”,就是改变诸侯国之前的长子继承制度,改变诸侯王所有儿子的共同继承制度,从而将诸侯王的封地分为几个国家,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土地,直到土地完成。同时,除了长子继承诸侯王的王位外,其他子弟也被封为列侯,皇帝制定了这些侯国的头衔,所有列侯的封地都属于县。
在“推恩令”的实施下,王国只剩下几个县,地位只相当于县,随着持续分封,这种地位仍在下降。
虽然“推恩令”逐渐瓦解了诸侯王的势力,但却带来了新的问题。也就是说,一级行政区的大量出现使得原来的监督制度无法适应这种新情况,由于中央直接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太多,管理混乱和官员腐败逐渐滋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即后来的13个州,每个州都有“刺史”,负责监察县内的县国。
这样,原来的“县县”二级制开始逐渐转变为“县县”三级制,中央政府只需要直接控制13个州。
新朝以后,“刺史”开始成为地方军政大员,最终导致东汉末年的世界混乱
从汉武帝时期到西汉末,无论是刺史还是后来改名的州牧,其作为监察官的本质都没有改变,只是由中央任免,负责检查各地的监察官。然而,这种情况在新朝以后开始改变。
[img]128508[/img]
在王莽的新时代,由于反对王莽的斗争不断加剧,为了增加地方实力,促进镇压武装暴动。王莽开始赋予国家牧羊人统一作战的权力,并开始给国家牧羊人将军称号。同时,设立副监督,主要负责监督,开始发挥以往刺史的作用,而国家牧羊人开始逐渐转变为领导国家官员和军事的地方军事和政府官员。
进入东汉后,光武帝在建武18年(42年)。虽然他把州牧改回了刺史,但他并没有改变当地军政长官的职责。而且东汉的刺史开始从以前的无固定治所转变为各自的驻地,可以派计官代行,不用亲自去。相反,刺史的权力不断扩大,完全成为一个“土皇帝”。
中央政府的持续衰弱和刺史权力的扩大最终导致了对地方刺史的控制力减弱,这也是东汉末年世界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谁设立了汉代刺史的官职?为什么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