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前两年(公元前155年)4月,刘德作为王子被封为河间王。他已经26年没有卷入政治漩涡了。相反,他一生致力于收集和整理中国文化古籍,为古代文化珍贵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留传后世影响很大的《毛诗》和《左传》,应该是刘德之的功绩。晚年被汉武帝怀疑,忧愁成病。元光五年(前130年)病逝,死亡号为献。
[img]128283[/img]
人物生平
刘德住在咸阳,修学好古,事实求是。喜欢儒学,藏书最多,衣着、衣着、言行都依赖儒生。山东儒生多附于他。他在位26年去世,死于“献”,又称河间献王。他凡从民间得到一本好书,必须写以偿,而留其真本,再加上金银玉丝赏赐,以招四方之书。因为是有旧书的人,多奉奏河间王。因此,它获得的书籍数量可以等同于汉朝官家的藏书。所有的书都是古文和先秦老书,价值很高。其学举六经,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精儒,山东诸儒从其游。
汉承秦制,到了汉武帝,感觉光靠严格的法制,没有德行的教育,国家很难长治久安。因此,依从大儒董仲舒 “独尊儒术,罢芡百家 政治主张,实行忠君爱民的孔孟之道。
[img]128284[/img]
然而 三代之书 烧杨耗尽,读书的人也很少,要恢复儒术教育并不容易。这时,河间王刘德应时而起,于灰之余,将亡散文卷汇编,仅复存。
踏遍鲁燕赵魏,寻找为国求书。刘德不怕辛苦,身体力行。凡闻民间有好书的人,都会亲自去收取大量资金购买,命人重复一份,留给人民。对于不愿出让的人来说,言求之,从不采取强制手段,这在当时的统治者中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刘德贤名扬,许多知识分子和人民,千里迢迢,携祖先的旧书,前来奉献, 刘德均给予重用和奖励。收获的书,包括《诗》、《左传》、《周官》、有几十种类型的礼记。数量多,楼阁满,据载 它的数量可以和汉朝一样 等。
刘德曾下令修建日华宫,“为学士设置20多个客厅区域”。刘德自己的奉献精神并没有超过客人。
刘德:汉景帝刘启的第三个儿子为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