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我推荐是一种自愿勇敢的比喻,自己推荐自己做某项工作。接下来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俗话说,艺术行业有专业化,每个人的能力都有差距,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比如一个公司,有的擅长运营,有的擅长销售,有的擅长管理。如果把擅长运营的人放在销售岗位上,把擅长销售的人放在运营岗位上,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
一个有才华的人,要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来。比如汉高祖刘邦开创汉朝时,他的人才济济,我们最熟悉的是“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亮。
刘邦有认识人的能力。他让小何管理后勤,让张良提出建议,让韩信带领军队战斗。“汉初三杰”可以充分发挥刘邦的最大能力,成为帮助刘邦创造汉朝的主要英雄。
刘邦对汉初三杰的任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天赋。如果他们使用正确的地方,他们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如果他们使用错误的地方,可能会适得其反。例如,战国时期,有一个叫毛遂的人。他是一名顾问。他对战争一无所知。最后,他被赵王排在战场上,战败自杀。
自荐,以赵国闻名
毛遂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早年投靠在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赵胜家中,当门客,默默无闻,不出彩。
[img]128160[/img]
秦国在长平击败赵国,杀害赵国40万军队后,赵国的国力大幅下降,有被摧毁的危险。赵孝成王八年后,秦国派军队攻打赵国首都邯郸。为了救国,平原君亲自前往楚国,说服楚国出兵救赵。
平原君这次去楚国,想在3000多名门客中选择20名德才兼备的人和自己一起去楚国,帮助自己。平原君跳来跳去,最后只挑了19个人,其中一个真的挑不出来。他叹了口气,门客3000,连20个能人都挑不出来。
就在平原君叹息的时候,门客毛遂站了出来,让自己一起去楚国。平原君对毛遂没有印象,问:“我老公在我门下好几年了?”毛遂回答:三年了。
平原君认为毛遂已经三年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了。他一定没有天赋,拒绝了他去楚国的请求。毛遂说:
“我今天要求把自己放在口袋里!如果我早在口袋里,连锥子都会露出来,不止锥子尖吗?”
平原君认为毛遂说得有道理,再加上找不到第20人,便同意毛遂陪同自己进入楚国,请楚王与赵国抗击秦国。
到达楚国后,平原君和他的20门客见到了楚王。平原君苦口婆心,希望楚国能与赵国共同攻打秦国,态度十分真诚。
虽然楚王认为平原君是合理的,但秦国是强大的,楚国不想冒犯,所以他无法下定决心。毛遂看到平原君劝楚王效果不好,就拔剑向前走。面对楚王,平原君说:“两句话就结束了。怎么才能从日出到日中?”
楚王一愣,被毛遂这个毛头男孩吓了一跳,然后反应过来,对他吼道:我跟你家主人说话,你上前干什么?
看到楚王上套,毛遂拔剑向前指着楚王说:虽然楚国人多地广,但十步之内,你的生命掌握在我手中。楚国虽然人多,但却屡屡败给秦国,连祖先的灵魂都被羞辱了。这种仇恨不报楚国。国王不知道羞耻吗?
合纵对楚有利,不是赵。楚王茅塞顿开,立即同意,决定与赵国合纵,出兵帮助赵解邯郸之围。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楚王与平原君和他的20名门客联盟,派春申君出兵救邯郸之围。
在毛遂的言辞下,楚王终于派兵帮助赵。平原君感谢毛遂,以他为客人。楚国事迹传开后,毛遂成了赵国人心中的英雄,并以赵国闻名。
为什么毛遂自杀?
[img]128161[/img]
在楚国的帮助下,秦国没有回来围攻邯郸,所以他不得不选择撤军。秦国攻打邯郸第二年,与赵国有世仇的燕国趁赵国实力薄弱的机会攻击赵国。
当时毛遂的名气在赵国很大,再加上前一年刚帮平原君邀请楚国援兵,赵国人视他为英雄,赵王对毛遂都有不同的看法。
当燕国军队来袭时,赵王想起了毛遂,决定让他带兵作战,击退来犯的燕军。毛遂知道自己缺乏带兵作战的经验,不擅长指挥作战。如果赵王让自己当说客,做外交,绝对不可能带兵。
赵王对毛遂很有信心,毛遂的百般推托被他视为谦虚,在赵王的坚持下,毛遂只能领命出征,指挥赵军抗击来犯的燕军。
毛遂真的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在与燕军的战斗中,他受了重伤,失败了。毛遂的自尊心受损。他知道自己辜负了赵王的期望,并在羞耻中自杀了。毛遂的死很遗憾。赵王用人不当间接杀了他。
历史上毛遂的结局是什么?他自杀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