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三年(277年),被授予濮阳王称号,担任越骑校尉。太康十年(289年),迁镇军将军、都督江扬二州军事,改封淮南王。怀太子司马昱被废,朝中故意立司马允为皇太弟。赵王司马伦政变后,将永康元年(300年)迁往将军、侍中、太尉公。29岁时,被孙秀逼迫率军攻打东掖门,被司马都护伏胤杀害。晋惠帝复位,追赠司徒,死后忠壮。
[img]125929[/img]
主要成就
晋武帝太康十年十一月甲申(二十三、二十八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濮阳王司马允迁徙封淮南,持节出镇。此后,作为持节都督,他执掌江、扬二州军事十多年,官至镇东将军。其封国淮南,同母弟封国吴国(吴、吴兴、丹阳三郡),均在扬州;第二个儿子迪、郁分别继承,继承汉王和秦王。秦国在关中享有8万户封,而吴国在江东拥有10多万户封。即使在江东有自然灾害或关中战争的情况下,司马允和诸侯王国仍然可以获得相当充足的国家收入,从而确保司马允能够聚集大量的“淮南奇才剑客”组成国家士兵。另一方面,司马云的母亲和吴王司马燕利用王国自由任命官员的便利,与吴三县特别是吴县的老吴政权人士密切联系,甚至在淮南与兄弟会面。这与《晋书·刘颂传》中第一位淮南相(内史)刘颂在太康末年提出的战略高度一致,形成了地方势力。
[img]125930[/img]
扬州司马允的经营为东晋偏安江左奠定了基础。
历史评价
司马懿:“因此,淮南王允忠孝忠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乎克捷。被天命运,奄奄一息,逆党入恶,并害三子,冤魂酷毒,不悲伤。”
《晋书》等《晋书》方玄龄:"性沈毅,宿卫将士都敬服。"
司马允的成就是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