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元璋和唐以及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聪明人唐和:没有被朱元璋除掉,救了命,为后人积累了祝福。
明代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名大明,同年将元顺帝赶出大部分。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开国功臣集团?朱元璋首先同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给功臣们高官厚禄,但后来他利用了“蓝玉案”、“胡卫庸案”等案件大肆屠杀功臣,导致大明功臣被屠杀,能得到善终的人很少。
[img]125292[/img]
然而,在这30多位开国英雄中,朱元璋只放过了一个人。他不仅没有摆脱他,还让他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他晚年也过着非常滋润的生活。这个人是汤和。那么,汤和朱元璋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
正如朱元璋曾经说过的:“我本淮西布衣。“朱元璋出生于安徽省凤阳市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朱世珍,他的母亲是陈。朱元璋一开始在家里排名第四,他的家庭兄弟排名第八。他曾经用过朱重八这个名字。汤和和朱元璋是同一个村庄。汤和比朱元璋大两岁。和朱元璋一样,他出生在一个没有食物的家庭。他的父母靠种田谋生。然而,在地主剥削和繁重的税收下,他一年四季都赚不了多少钱,有时甚至很难养家糊口。贫穷的生活环境也使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明智。同样的情况也使他们成为非常好的朋友。虽然他们不是自己的兄弟,但他们比自己的兄弟好。汤和比朱元璋大。汤和通常会保护朱元璋。
[img]125293[/img]
但很快,已经脆弱的家庭被压垮了。直到三年(1343年),濠州才发生旱灾。第二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可以说是一波又一波的不平衡。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和母亲相继去世。从那以后,朱元璋开始了四处游荡的生活。首先,他去寺庙剃须,为僧侣做了一个行童。然而,不久之后,旱灾和蝗灾引发了饥荒。不管寺庙有多难维持,它都杀死了所有和尚云。朱元璋再也无处可依。为了生存,他只能到处乞讨。
朱元璋最落魄的时候,童年的玩伴汤和给朱元璋发了一封信。原来,一支由穷人组成的农民起义军在颍州脱颖而出。首领是郭子兴。士兵们头上裹着红巾,被称为“红巾军”。汤和还加入了红巾军,成为了里面的小头目。经过自己的发展,也没有忘记自己正落魄的朋友,便写了一封信邀请朱元璋一起参加,朱元璋的人生发生了转机。可以说,如果没有汤和的邀请,朱元璋以后也不会有很多情况,更不用说成功当皇帝了。
[img]125294[/img]
入伍后,朱元璋非常聪明。他在战斗中勇敢而粗糙。他很快得到了首领郭子兴的欣赏。他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班,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朱元璋在军队中的出色表现也使郭子兴逐渐把他视为知己,非常欣赏他,在做一些重大决定时,他会参考朱元璋的意见,然后把养女马嫁给朱元璋。很快,朱元璋在军队里混得比汤和好,但汤和并没有嫉妒他或后悔邀请朱元璋来红巾军。他们的关系和童年一样,汤和仍然像兄弟一样照顾朱元璋。
[img]125295[/img]
到正十五年(1355),郭子兴去世,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任命为左副元帅;到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率领水陆大军进攻集庆,不到十天就进攻了这座城市,并改名为应天府。就这样,朱元璋一路克服困难,地位越来越高。在整个过程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天赋、聪明才智和俘获人心的能力,在自己的指挥下汇集了世界上的人才,最终推翻了元末腐败不堪的政府。于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在应天府成为皇帝,建立了明朝,定国号为大明,改年号为洪武。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这段时间里,唐河一直是朱元璋的左右手,也是最值得信赖的下属。虽然他和朱元璋关系很好,但唐河一直很低调,从不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洪武五年(1372),汤和被封为右副将军,随徐达出征北伐,立下战功。回京后,他被封为中山侯。洪武十一年(1378)继续被封为信国公。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掌握兵权的汤和在洞察到朱元璋有意不让将领长期领军后,请辞去官位,回老家养老。不能再驰骋疆场了,只希望能回到家乡,为死后找个容身之处。“不得不说,汤和真的是一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这句话让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甚至命令人们在凤阳为汤和修建豪宅。
洪武二十八年(1395)八月,汤和病逝,终年70岁,朱元璋亲自下诏追封汤,为东瓯王,头衔襄武,葬于安徽蚌埠曹山南麓。
[img]125296[/img]
@ 我们可以理解,唐和之没有被朱元璋除掉,不仅是他在朱元璋遇难时伸出援手的恩情,更是他低调的作风、审时度势、公私分明。他从不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也不会和朱元璋有很好的关系,不懂得收敛,把公私分得很清楚。也可以理解,唐和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这种聪明让他挽救了生命,为他的后代积累了祝福。
朱元璋利用案件屠杀功臣时, 为什么汤和能好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