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小沈阳的谜团太多了。他曾经是满洲青年才俊,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但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贪官,拥有清朝半壁江山的财富。乾隆对他的重用,嘉庆对他的怀疑,都让他成了传奇。
乾隆刚出生,嘉庆朱和沈阳
嘉庆四年来,太上皇乾隆突然生病,在元旦的第三天早上去世。乾隆去世第二天,嘉庆颁布了一项圣旨:免去和沈阳兼任的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的职务。
命令他留在太上皇帝的精神面前,全心全意地处理葬礼,不允许自己离开。从那天起,嘉庆开始在四天内追赶和沈阳。正月初八,嘉庆颁布了一项命令:正式逮捕和沈阳并抄袭了他的家人。
和珅被捕后,嘉庆亲笔写下了和珅的20条罪行,显然要把他清理干净。在和珅的罪行中,第一条是嘉庆和和珅之间的个人恩怨:
“我的蒙皇考册封皇太子,还没有宣布命令,而小沈阳在我面前递如意,泄露机密,其实是为了支持。”
[img]124868[/img]
既是私怨,也是公仇
嘉庆对小沈阳的厌恶达到了极点,除了个人怨恨,还有公仇。在乾隆宠爱的几十年里,小沈阳不断欺骗权力,让朝廷对他生气。他成了真正的二皇。
这些嘉庆都看在眼里。以前局限于乾隆,现在乾隆死了,自然要清代纲。杀小沈阳是嘉庆开始新政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通过这件事,他向全国展示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表明了自己对腐败的态度。以此为出发点,目的是镇压白莲教,维护自己的统治。
嘉庆的目的实现了。杀了小沈阳后,他获得了相当于清政府10多年收入的财富。“小沈阳跌倒,嘉庆吃饱了”,前政府的财务危机得到缓解。乾隆晚期,不断恶化的政治形势也得到遏制。
人们相信嘉庆皇帝会带领清朝走向另一个繁荣的时代。然而,仅仅15年后,嘉庆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后悔年轻时杀了小沈阳。
为什么嘉庆会有这样的思想转变?
[img]124869[/img]
15年后,他后悔杀了小沈阳
嘉庆皇帝以杀死小沈阳为起点,雄心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改革。然而,当他真正进入国际象棋时,他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那么容易。表面问题的背后是清政府的深层腐败。
即使嘉庆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处理政务上,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财政问题、人地矛盾、腐败都在慢慢拖垮这个王朝。乾隆留给嘉庆的不是繁荣,而是混乱。
针对这些问题,嘉庆提出了解决方案,但他的方案从根本上是错误的。由于个人经历,他是一个坚定的“守成”派,想遵循祖先的旧法。
然而,当他接受这个国家时,他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祖先的旧法律所能解决的。腐朽的制度需要改革,冲破原来的秩序,但嘉庆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img]124870[/img]
原因复杂的政治博弈
正是在政治博弈的过程中,他意识到了小沈阳的能力。小沈阳能在政治风云中屹立几十年,把这样的烂摊子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大臣。
当他意识到小沈阳的价值时,嘉庆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他明白乾隆为什么要保住小沈阳。至少,小沈阳是一个真正能做实事的大臣。不管他是否饱了私囊,他都成功地完成了皇帝交给他的任务。
嘉庆的大臣们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不仅无能而且贪婪,没有小沈阳的能力,而且有小沈阳的贪婪。嘉庆独自一人,拉着旧马车向前跑,但下面的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拖着。
将军无能为力,三军疲惫不堪,反之亦然。嘉庆勤政20多年,不仅一事无成,还把国家治得越来越乱。他越来越后悔自己的决定。如果小沈阳还在,他至少有一个人可以用,而不是一个人在黑暗中前进。
多年前,杀死小沈阳是嘉庆皇帝应对政治危机的好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怀念小沈阳。在这个转折点的背后,有嘉庆对大臣的不满,也有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嘉庆本人不是天纵奇才。在国家治理方面,他最多可以占据“勤奋”这个词。他的个人性格和能力不足以让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康雍乾三代繁荣后,清政府已经走下坡路,嘉庆恰好赶上了这一时期。无论他做什么努力,他都无法改变日益僵化的政治制度和江河日下的国家。
[img]124871[/img]
当他沾沾自喜地杀死小沈阳时,随着小沈阳的去世,隐藏在繁荣背后的危机也显露出来。
乾隆刚去世嘉庆,就对和珅下手了。 为什么嘉庆终于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