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迪和朱高炽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迪刚搬到北京,朱高炽继位后为什么要搬回南京?
朱高炽是朱迪的儿子,登基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但并没有影响别人对他的评价,甚至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然而,朱高炽有一件事与朱迪完全相反。继位后,朱迪开始迁都北京,建设紫禁城。朱高炽想在短短一年内搬回南京。为什么?
[img]123992[/img]
@ 南京原本是朱高炽的基本盘
继位后,朱棣发动靖难之战,在南京登基。之后,他开始准备修建永乐大典,远征瓦拉部,迁都北京,作为他一生的功勋。之后,永乐18年正式迁都北京,紫禁城成为明代乃至全中国的代表性建筑。短短四年后,朱迪在第五次远征时去了榆木川。在朱迪统治的22年里,朱高炽王子一直负责在南京建国,所有的后勤和内政工作都在南京完成。
也就是说,朱高炽在朱迪统治时已经走过了半辈子。虽然他这些年没有成为皇帝,但他一直在做皇帝的事,他在南京监督了这么多年。他对这里的各种机构都很熟悉。此外,他到达北京后身体一直不好。当他到达南京时,他可能真的可以少努力工作。也许他可以统治几年。
@ 迁都北京之后的费用太大了。
永乐年间,朱迪下令在永乐14年内正式建设北京,直到4年后才正式建成,并于同年9月下令迁都。南京之后并没有完全取消,而是一直作为陪都存在。后来,当汉王叛乱时,朱高炽考虑把北京交给汉王朱高旭,然后去南京统治。
[img]123993[/img]
迁都北京实际上是为了考虑当时的战争形势,但迁都北京不仅增加了维护北京城市的成本,而且南京也没有被取消作为陪都。为了随时撤回南京,朝廷不得不拨款给南京进行维护。明朝的国库已经多年没有钱了,维护这两个首都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朱高炽一定想回到南京。
此外,迁都北京还增加了水运成本。
在永乐时期,朱迪派郑和到西洋,逐渐形成了永乐的繁荣时代。明朝的声誉在外面开始了,然后来到了朝鲜的局面。许多外国使臣曾到南京做贡献,拜访皇帝。后来,首都迁往北京,南京逐渐衰落,被北京取代。
[img]123994[/img]
了解古代运输东西并不容易。最简单的方法是水运。当时,大运河确实被用作水运。然而,南京离海很近,可以通过直接从海口进来来解决。现在我们必须乘船到达北京,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国库的压力,不利于明朝。朱高炽当然不想呆在这里。
总而言之,朱高炽想要迁都,因为他认为北京当时不符合做都城的要求。
其实还是那句话。朱迪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强行迁都北京,功勋在,但完全没有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压力,给了朱高炽和朱瞻基。
朱迪终于迁都背景了。 朱高炽继位为什么要搬回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