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六年(655年),进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列为皇太子。孝顺仁德,体谅民情。建议修改不合理的法律,为两个被罪的姐妹求情,组织编纂《瑶山玉彩》,深受唐高宗的青睐。上元二年(675年),随洛阳,23岁突然死于合璧宫祁云殿。唐高宗和武则天悲痛欲绝,追求孝敬皇帝,以皇帝的礼物葬在恭陵。
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尊上庙号为义宗。开元六年(718年),继承人李隆基撤销义宗庙号,重复孝敬皇帝。
人物生平
高宗元子
唐高宗将在感业寺为尼的武则天重召永徽二年(651年)入宫,封为昭仪。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在宫中生下长子李弘,是高宗第五子。由于王皇后没有孩子,当时的王子是高宗的长子李忠。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武则天改为皇后,李弘因此成为高宗的元子(长子)。同年,李鸿和弟弟李贤被封为亲王,李鸿为代王。
显庆元年(656年),高宗旨令废墟太子李忠,改立四岁代王李弘为皇太子。
[img]119930[/img]
仁孝太子
李鸿幼为储君,深受父皇的宠爱和重视。高宗曾称赞侍臣太子:“非常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礼仪,从未有过错。“早年,李宏向郭瑜学习了《春秋左传》。当他读到楚世子米商臣杀王的故事时,他忍不住掩盖了自己的书,叹了口气:“这种事是臣子听不到的。圣贤的经典应该记录下来的好事。为什么要记录这个?郭瑜回答说:“孔子写《春秋》,记录善恶,是为了表扬善行,劝诫大众,贬低恶行,警告后人。写米商臣的恶行,正是让他的罪恶臭了几千年。王子又说:“这种事,不仅说不出来,听到也不忍心,请让我换别的书。郭瑜闻言称赞太子仁德,随后改授《礼记》。
李鸿非常重视治学。龙朔元年(661年),李鸿命令许敬宗、许师、上官仪、杨思俭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选录500篇集成《瑶山玉彩》,获得高宗奖励3万段丝绸。总章元年(668年),李鸿请求将儒家先贤颜追回为太子少师,曾参加过太子少保。
李鸿在做王子期间以仁德著称。当时朝廷大量征兵,逃亡或者期限内未报到的士兵将被处死,家属将充当官员。李鸿给这本书提出了建议:“臣听说军队征兵,但没有及时报到的全家都会被牵连,有的甚至没有被判刑就被囚禁,人数众多。但是,如果有疾病不能逾期,或者遇到山贼、渡河受难、怕逃跑、重伤等情况,军法必须与亲属坐在一起。(臣认为)军法要兼顾真相,如果不是战死就被定罪或备注逃跑,并涉及到他们的家人,真(冤)值得同情。臣希望能修改法律,以后家里有士兵逃跑,不必被连坐罪。高宗批准了请求。
咸亨二年(671年),高宗出行东都洛阳,命太子李鸿监国。当时关中地区遭遇旱灾,造成饥荒。李鸿亲自巡视士兵的粮食,发现有人吃榆皮,蓬实充饥,于是命令家仆发放米粮以保证供应。当时,李宏有两个异母姐妹,即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他们的母亲萧淑妃因冒犯武则天而被废墟杀害。两位公主一直在幽禁宫,年纪大了也没结婚。李红发现这件事后非常震惊,上书请求允许两姐妹结婚,并希望将沙园之地借给穷人。高宗准许。
[img]119931[/img]
久病猝逝
李弘王子因仁孝得到了国内外的称赞,但他体弱多病。后来,国家监管的政府事务大多由东宫官员戴至德、张文琏、萧德昭等人处理。
上元二年(675年)4月,李鸿随皇帝前往洛阳,在合璧宫祁云殿突然去世,年仅23岁(虚岁二十四)。高宗很难过,破例加王子李鸿为皇帝,这是唐朝建国以来父亲追儿子为皇帝的先例,可见高宗对王子早逝的深深悲痛和遗憾。
上元二年(675年)5月,高宗以皇太子“慈爱亲人,永不忘君”的诏令追溯李鸿为“孝敬皇帝”,并以皇太子的礼仪埋葬在洛阳郊区的唐恭陵。100件官服丧了36天。高宗还亲自写了《瑞德记》来纪念李鸿,陵墓旁建立了石碑。
神位迁移
长寿初年(692年),武则天命楚王李隆基为继承香火,因为李弘没有孩子。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为李弘上庙,唐义宗为神位于太庙祭祀。景云年间(710年),姚元之和宋静写了唐瑞宗的书,称李鸿没有登上皇位,与先皇同居太庙不合礼仪,于是瑞宗随后下令迁出义宗神位,另行建庙祭祀。开元六年(718年),礼官上书唐玄宗建议停止使用义宗庙号,玄宗允许撤销义宗庙号,并以孝敬的身份祭祀。
李宏:唐高宗和武则天长子深受唐高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