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 。进士及第,授左补阙,作为北门学士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官外郎,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因选才过程受贿,出贬江州司马,不久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死后,先后依附于魏皇后和太平公主,官至中书令,先天政变爆发,流放岭南。43岁时,他因谋杀被发现,立即被追死。
轶事典故
自比王谢
崔坤和他的兄弟崔液、崔涤和崔丽都因为他们的才能而担任重要职务。每次兄弟们吃饭,崔坤都比东晋的王谢贵族好。常说:“我们崔家出身高贵,官职显要。他们都是一流的。大丈夫应该掌权治人。他怎么能默默地控制别人呢。”
[img]117873[/img]
诗服张说
崔坤担任首相时只有38岁。晚上,他走出端午节门,下了天津桥,写了一首诗:“春天,我还去了林园,洛阳到处都是花。”张叹了口气:“我可以追上他这样的文学地位,但我无法与他这样的年龄相比。”
杖则遭忧
崔石的父亲崔毅曾接受过他人的贿赂,并为他谋取了官职。崔石不知道这件事,也没有雇佣这个人。这个人对崔石说:“你的亲戚收了我的钱,为什么不给我一个官方职位呢?”崔石很生气:“我的哪个亲戚收了你的钱?我想杀了他。”出乎意料的是,贿赂者实际上说:“你不能杀了他,否则你会担心的。”崔石知道他父亲受贿了,忍不住感到羞愧。
[img]117874[/img]
死前梦兆
崔坤被流放岭南时,经过荆州。他梦见自己坐在地上,边听边照镜子,于是问擅长占梦的张猷。张猷道:“这是大凶之兆。坐在地上听法律,法律是从上而来的。镜子是金边加的。今天要结束吗?”不久,皇史传来一条命令,让崔坤自杀。
人物评价
张卓:唐太子少保薛姬、雍州长史李晋、中书令崔坤、萧至忠、岑羲等。,都是外饰忠卡,内藏奉承。
刘:崔坤之德,去祖太远,说势可靠,说进无伤,及位极人臣,心无止境。看《海鸥赋》,知而不诫,以及荆州的梦想,人们不可避免地知道。易说:“不节日,谁怪!”
后人对崔坤的评价如何?与他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