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著称的战役之一。这是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故事。
战后,曹操逐渐扫平了袁绍的势力,统一了北方,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官渡战争前后持续了一年多。袁和曹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的顾问和将军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展示他们的技能。那么,在官渡战争中,曹操的指挥下,哪位顾问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呢?
答案是荀攸!冀州平定后,曹操曾向汉献帝郭一峰奏表,称赞荀攸的功劳:军师荀攸,自初佐臣以来,无征不从,前后克敌,都是攸之谋。无征不从,前后克敌,都是荀攸的战略,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也是一个事实。让我们来看看官渡之战中荀攸的战略。
计斩颜良
[img]115598[/img]
关羽一生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就是在万军中战斩颜良,但这背后其实离不开荀攸的战略。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首先派将军颜良围攻白马。4月,曹操亲自率军北上救白马。军队前进时,荀攸认为自己无法与实力悬殊的强大敌人正面对抗,提出了东击西、救白马的战略。
他认为袁绍兵多,应该尽量分散兵力,于是劝曹操带兵先到延津,伪装渡河攻击袁绍后方,让袁绍分兵向西作战,然后派轻骑攻击白马的袁军。如果他没有准备好攻击他,他一定会打败颜良。曹操按计划行事,袁绍确实分兵延津。曹操骑兵攻击白马的机会。曹操以张辽、关羽为前锋,结果关羽队斩颜良,曹军第一次获胜。
计斩文丑
曹操解开白马后,率600名骑兵护送粮草行李沿河西退。军行不久,袁绍派文丑和刘备率领5600名骑兵追赶。当将军们看到敌人和我的寡妇时,他们感到非常害怕。他们建议曹操退出营地,但荀攸说:“这是歼灭敌人的好时机。为什么要撤退?”曹操听了之后,对着荀攸微笑,心连心。
于是曹操命令士兵解放马鞍,丢弃行李,引诱袁军;当袁军接近并争夺行李时,曹操突然命令他上马,迅速发动攻击,打破袁军,杀死了骑兵的文丑。原来,曹军面对的是实力雄厚的袁绍,士气低落,缺乏信心。然而,在荀攸的计划下,斩颜良、斩文丑鼓舞了曹军的士气,为官渡未来的相持阶段奠定了基础。
算无遗策
曹操虽然连败严良、文丑,但袁绍依然以强大的军队推进官渡,于是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形成了对峙。军粮双方都要用完了,荀攸对曹操说:“袁绍的运粮车一天内就要到了。护车将领韩猛精干但轻敌,攻击他就能赢。”曹操说:“谁能派?”荀攸说:“徐晃。”于是派徐晃和史松半路截击,打败了韩猛,烧掉了他护送的军用物资。
徐友前来投降,说袁绍派淳于琼等人带领1万多名士兵押运粮食。将军傲慢傲慢,士兵懈怠,可以半途而废。每个人都怀疑他。只有荀攸和贾旭劝说曹操服从。曹操留下荀攸和曹洪守营。他带领军队进攻打败了袁军,杀死了淳于琼和其他人。在官渡战役中烧毁乌巢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荀攸和贾旭增强了曹操偷袭的信心。
[img]115599[/img]
曹操率领军队偷袭乌巢,留下曹洪和荀攸守卫大营。袁绍听从郭图的建议,派张合,高瞻猛攻曹军大营。郭图暂时没有攻击他。郭图又陷害了张合。张合不得不烧掉进攻器具,想投降曹军。当张合来投降时,曹洪怀疑他,不敢接受。荀攸对曹洪说:“张合的计划不是袁绍采用的。你生气的时候来跑。你怀疑他是什么?”曹洪接受了张合等的投降。
如果说烧乌巢让袁绍军心大乱,那么张合和高景的投降就是压垮袁军的最后一根稻草。袁绍匆匆带着800名骑兵返回河北。曹军歼灭并杀死了7万多名袁军。曹操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的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为了解决白马的围攻,荀攸提出了杀害颜亮的建议;在延津之战中,荀攸和曹操不谋而合,斩文丑;在相持阶段,荀攸攻击袁绍运粮车;在攻击乌巢之前,他坚定了曹操攻击的决心;当张和高观来来往往时,他说服曹洪接受他们。可以说,官渡之战中荀攸的每一个计划都为曹操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官渡之战是一场持续了一年多的战争。虽然郭嘉、荀子、贾旭等人要么在战斗初期鼓励曹操,要么在对抗中策划策略,但只有荀攸自始至终,每一步都是无遗的,把握整场战争的方向。@ 荀攸是官渡之战的总策划师,曹操指挥下作用最大的谋士非常合适。
荀攸在官渡之战中扮演什么角色?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