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闵(约783~846年)是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县)。唐朝宰相,牛李党争的“牛党”领袖,宗室郑惠王李元懿的后代。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进士及第,任华州参军。元和二年,举贤良方正制科,集中条陈财政弊端,触怒宰相李吉甫。入为礼部外郎,与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唐穆宗即位,拜中书舍人,知贡献,选拔人才。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守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作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七年,入为中书侍郎,参知政事,封襄武县开国侯。唐武宗即位,李德裕执政,认定李宗闵交通叛贼刘祯,流放封州。迁徙郴州司马卒的宣宗立。李宗闵与李德裕父子结怨,缘朋结党,相互倾滚近40年,历史上被称为“牛李党争”。
[img]111951[/img]
主要影响
李宗闵出生于李唐宗室,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作为“牛李党争”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者,他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轶事典故
扬州李德裕,湖州李宗闵。朝廷任命李宗闵为客人,在洛阳任职。李德裕非常害怕,派专人向李宗闵表示诚实友好。李宗闵不接受,取道江西,绕过扬州。不久,李德裕进京当宰相,经过洛阳后,李宗闵担心害怕,多方寻找与李德裕有友谊的人发短信,请求见面,以此解决纠纷。李德裕回信说:“怨恨没有怨恨,见面也没有理由。”
[img]111952[/img]
当初李德裕和李宗闵关系很好,在中央和地方扩大了自己的势力,等地位高了,就开始互相争斗。当李宗闵登上相位时,李德裕担任兵部尚书。李德裕自己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似乎必然会被重用,李宗闵千方百计阻止他。当泰公社入朝时,他是李宗闵的同党,当时是京兆尹。有一天,杜毅去拜访李宗闵,正赶上李宗闵在那里深思。杜一说:“你为什么这么专心?李宗闵说:“你猜我在想什么?杜说:“大概是李德裕吧?李宗闵说:“对了。但是如何挽救呢?“我倒有个办法,但你一定不能用。”李宗闵说:“请说说看。“李德裕有词章学问,但没有科考功名,如果从这方面给以知遇推荐,他一定会高兴的。李宗闵沉默不语,老半天才说:“再想想别的办法。“还有一个官职,也能消除他的怨恨,”杜说。李宗闵说:“什么官?杜说:“御史大夫。李宗闵说:“这就行了!在与李宗闵反复商量约定后,杜宇骑马到李德裕那里说:“刚才李宗闵宰相有个想法,派我去传达。说要拜李德裕为亚相的事。李德裕又惊又喜,眼泪很快就掉了下来,说:“这是个大官,怎么能负担得起推荐和提拔呢?一遍又一遍地感谢。杜回去做报告。李宗闵和杨虞卿商量这件事,却被他否认了,最终导致了后来的灾难。
与李宗闵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他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