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慎由(805-868年),字敬止,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南)人。唐代宰相出生于清河崔氏南祖乌水房。
人物生平
崔慎早年学习《左春秋》、《尚书》、《论语》、《孝经》、《尔雅》,最初通过明经科。唐文宗太和初,晋士第,太和两年(828年)闰三月登上贤良方正制科。
此后,历任秘书省正字、试太常寺协律郎、剑南东川节推官、浙江东道观察判官、试大理评事、山南东道观察推官,后入御史台,历任监察御史、试秘书省秘书郎、宫中服务御史、义成军节判官。他回到台湾监察御史,将昌五年(845年)为殿中服务御史,并收集圣贤直学士学位。后来任户部员外郎、官员外郎、考官外郎知制高,职方郎中知制高。大中三年(849年)6月初8日拜翰林学士,9月6日拜中书舍人,12月初9日放潭州刺史,兼御史中成,湖南均团练观察使。后来,他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兵部侍郎,被任命为检校礼部尚书、御史医生、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并被任命为官部侍郎、户部侍郎、判户部事等职。
[img]111719[/img]
大中十年(856年)十一月拜相,任命守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2月,他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很快就成为了贤殿大学的学士。11月,他被任命为中书侍郎、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在翰林任职时,他和萧邺同互相积怨。崔慎因相时罢去萧邺翰林学士。不久,萧邺从判断支拜相,提携刘同知政事,一起排挤崔慎由。当时宣宗欲御楼大赦,崔慎在提出建议时提出建立储藏。宣宗怀疑得知自己生病的秘密,小叶趁机弹劾。此外,他提议刘驳斥“筛选流产品”,最终于2012年2月在大中(858年)被罢相。
唐懿宗咸通初,转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对校司空、河中尹、河中晋江节度使进行检查。很快就成了官部的尚书。因病请老,拜太子太保,分公司东都。
咸通9年6月29日(868年7月22日)死于洛阳轨道,享年65岁。唐懿宗追太尉。墓志为自己写。
历史评价
《旧唐书》:聪敏强记,宇量端厚,有父风。
[img]111720[/img]
轶事典故
甘露变更后,仇士良、鱼弘志等宦官对唐文宗与李训同谋的事情感到不安,多次试图废除文宗。当时崔还是翰林学士。上夜班的时候,一个宦官叫他去秘殿,看到仇士良坐在大厅里,对崔说:“皇帝病了很久,即位以来的政令很多缺失。皇太后已经命令另立继承人。你这个学士应该起草诏书。崔慎由惊讶地说:“皇帝高明的德行普及世界,怎么能轻易讨论呢?内外亲人千人,兄弟子侄近300人,怎么能参与灭族?即使杀了我也不能从命!“听了之后,仇士良等人沉默不语,过了很久才打开后门,带他去文宗住的小殿。仇士良登上台阶,数了数文宗的过失,文宗低头不语。然后仇士良指着文宗说:“不是崔学士,你就不会再坐在这里了!随后送崔慎由出门,警告道:“不要泄露出去,否则会伤害你的宗族!崔慎由写下当晚的事情,藏在箱枕之间,当时的人都不知道。临终前,将此授予其子崔胤。崔胤对宦官深恶痛绝,最终导致朱温杀宦官,导致唐朝亡国之祸,其祸可追溯到仇士良、鱼弘志。
然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异》中指出,这段记载来自皮光业的《见闻录》。据《旧唐书》记载,崔在大中初年才当翰林学士,成年后没有入朝,所以不可信。他认为这个故事是崔胤后来屠杀宦官时编造的谎言。
[12] 根据《重修翰林学士院壁记》,现代史学家岑仲勉也证实这一记载纯属小说家言。
崔慎由:唐代宰相有哪些与他有关的轶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