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895-954年),又名刘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北汉开国皇帝,后汉高祖刘志远之弟。
刘崇早年沉迷于赌博,后来参军当兵。由于刘志远的原因,他被提升为河东马步军的指挥使。后汉成立后,官员留在北京和河东,守卫河东。
乾佑四年(951年),郭威灭亡后汉,成立后周。刘崇立即在太原称帝,成立北汉。他仍然使用后汉乾佑的年号,但他只治愈了12个州。为了恢复后汉的基础,他向辽国乞求帮助,约为父子之国,称辽帝为叔叔,自称侄子皇帝;辽国封他为大汉神武皇帝。在辽国的帮助下,刘崇与后周进行了许多战争,但他仍然赢得了更少的胜利和更多的失败。
乾佑七年(954年),刘崇趁郭威去世,与辽国南进攻后周,在高平战役中被柴荣击败。历经艰辛,他逃回太原,却被柴荣包围了两个多月。到目前为止,北汉已经精力充沛,无法南下。因此,刘崇很生气,很快就去世了。他终年60岁,是寺庙的祖先。
为政举措
刘崇称帝后,以节度判官郑巩为中书侍郎,观察判官赵华为户部侍郎,并居宰相,任命次子刘承钧为侍卫亲军指挥使。节度副使李存瑰为代州防御使,张元徽为马步军指挥使,陈光裕为宣徽使。他只治下并州、汾州、忻州、代州、岚州、宪州、龙州、蔚州、沁州、辽州、林州、石州十二州。因此,他没有修建寺庙。他每月给首相的工资只有100元,而且只有30元。
[img]110962[/img]
刘崇在位期间,他向辽国称臣,与辽国结为父子之国,以换取辽国的军事支持。在他即位后的第一年,他先后派遣通事舍人李、首相郑巩、翰林学士卫荣、枢密直学士王德忠出使辽国,或送大量贿赂,或感谢辽国登记北汉皇帝,或庆祝辽帝即位,但主要目的是邀请辽国出军援助。
轶事典故
悔杀李骧
郭威出身微贱,年轻时脖子上纹了一只飞雀,所以绰号郭雀儿。郭威兵变成汴后,要立刘云为皇帝。大家都知道这不是郭威的本意,但刘崇却信以为真,高兴地说:“我儿为帝,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他立即派使者到汴梁。郭威指着脖子上的刺青,对来使道:“自古以来就有雕青天子吗?你回去告诉刘公,请他不要怀疑我。刘敏更加深信不疑。
太原少尹李翔对刘崇道:“郭威举兵造反,再也不能当汉臣了,他肯定不会立刘氏后人为帝。要起兵南下太行,控制孟津以观望形势,如果郭威真立刘云为帝,你就罢兵回镇。刘崇不但不听,反而大骂:“你这个腐儒,是想离开我父子之间的关系吗?他命把李翔拉出来斩首。李翔临刑长叹了口气:“我为一个傻瓜出谋划策,死也活该。我妻子病了,我死了她也活不下去,让她和我一起死吧。刘崇将李翔的妻子处死,并将李翔的事报朝廷,以示心迹。
但没过多久,郭威果然废墟刘云,代汉称帝。刘崇后悔当初为李翔设立寺庙供祭。
[img]110963[/img]
无奈天子
刘崇成为皇帝后,曾对张元辉说:“我不忍心失去祖先的国家,也不能在道德上屈服于郭伟。只有这样,我才能成为皇帝。我只是想和你一起复仇。但我是什么天子,你是什么节奏的使者?”因此,他没有改变元,没有寺庙,只有家人的礼物。
封赠黄骝
刘崇战败高平后,骑着契丹赠送的黄猴马逃回太原。他把黄猴马封为舒适的将军,为它建造了一座金银装饰的马舍,让这匹马享受到三级官员的工资。
人物评价
薛居正:刘崇以亡国之余,偷伪王之号,多见其不知量也。今元邪虽死,遣邪依然存在,势皱民残,不亡何待!
欧阳修:也就是说:刘敏尝了周的书,求他的儿子不要自力更生。然而,他的野心不是忘记汉朝的仇恨,而是失去孩子的仇恨。说:汉品诏立云为继承人,云为汉之国君,不仅为民子。敏之大义,不应为周屈,虽然其立不一定是,但义之不屈于周,这可以与九国不同。终敏之世,犹称乾佑,至承君立,再改元,那么敏之志就不可悲了!
[img]110964[/img]
王夫之:① 若夫高平之战,治乱之枢机,刘、郭之兴亡吗?郭氏夺人之国,失之而非其固有;刘氏兴报之师,得之而非其不义。② 刘知远的自力更生,在契丹横行之日,中土无君为主,以拒悍夷为主,在华夏不为无功。刘崇的父子量力自守,苟延血食,志同道合;郭氏既夺取了自己的国家,又想毁掉自己的宗祭,那么天理之绝已尽;抚心自问,不能加兵,固定。
吴任臣:世俗世祖常向周致书,求立子云而不得,后方称帝。推其志,不是以丧君为主,而是以杀子为主。如果你想要,如果你想要它,你就不会砍掉汉朝的祭祀。如果你害怕刘氏的气馁,你可以保持一个角落来拯救它。如果你有足够的悲伤。高平之战只是为了生存,而不是死者的耳朵。然而,历经四君,三十岁,呜呜,丈夫尽力而为!
秦:敏庸人,重瞳不够重。然而,敏可以谦虚地保卫国家。他说:“我的皇帝是最后的手段。我是什么天子,我是什么节度的使者?”所以只说乾佑,不改元,不立寺庙,志向也可悲。
与刘崇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他称帝后的政治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