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李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 为什么李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不知道:李白和科举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再往下看~为什么才华横溢的李白不参加科举考试?不屑,不能,还是不敢?

唐代科举考试的普遍兴起引领了时尚氛围,参加科举考试已成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作为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李白,他才华横溢,但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这让很多现代人感到困惑,为什么?是蔑视,不,还是不敢?

[img]110839[/img]

不屑

李白的诗塑造了他不屑于尊重权贵、追求人格平等的形象。更多的笔记小说记载,他让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研磨这样的故事,给中国人留下了李白不屈权贵、“狂放不羁、爱自由”的印象。有些人也得出结论,他们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鄙视甚至不屈这些权贵应该是真的,那么李白想成为权贵吗?答案也是肯定的,他一生都在求官的路上。

李白年轻时就立下了“使环区大定”的立场, 海县清一的宏伟理想,实现这一理想的唯一途径就是当官。

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30%的文章抵得上清相”。事实上,从26岁开始,他就走上了漫游和求官的道路。他用的方法无非是参观和“终南捷径”。他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吴军一起隐居在嵩山、石莱山等地,目的是通过隐居求官。

最后,16年后,在道士吴军的推荐下,李白被唐玄宗征召到长安,成为文学侍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李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被迫离开长安,李白第一次失败。

李白第一次在政治上失败时并没有灰心丧气。他还希望得到皇帝的再次青睐,“一次又一次,白心不会改变”。他与东晋谢安相比,“东山高卧时起床,为了生存而活还不晚”,准备东山再起。

可悲的是,当李白“东山再起”时,他没有遇到明主。他和永王李林混在一起。李林战败后,李白被流放到夜郎身边。

流放结束后,近60岁的李白对政治的热情仍然保持不变,但当他准备再次出山时,他因病退出,次年去世。他对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临终歌》中无法实现的无法表现出深深的遗憾。

如果你在李白的诗中写的题材最多,估计大部分人都会答错。据台湾省著名小说家张大春(《大唐李白》作者)统计,李白现存的1000多首诗中,有500多首是“干祭”诗。

以李白命名的干祭诗《与韩荆州书》、在《上安州李长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恭维和谦逊,以及他与“安能毁眉折腰事权贵”矛盾的一面。

[img]110840[/img]

当然,在唐代的政治环境下,写“干敬”诗是文人的普遍做法。很多诗人都写过,但是没有人应该像李白写的那么多。

虽然唐代还有其他办法当官,除了科举,但科举无疑是正确的方式,尤其是进士科最光荣的,金榜题名,“一天看长安花”,受到广大士兵的重视。

李白交的诗人大多来自学者或至少参加过科举考试。他自己也同意诗歌中的科举考试。不管李白有多骄傲,他都不会鄙视正确的方式,而是愿意溜走,拍马去拜访那些达官贵人。

从主观角度来看,李白不会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一定有什么说不出的,让他“不能”或“不敢”参加。

不能

唐代科举考生有两个来源:学校推荐的叫生徒,州县推荐的叫乡贡。生徒要求严格,一般是官员子女。乡贡一般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县级到州、府组织考试,最后选择几个人报中央。

要成为乡贡,最起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谱牒”,即要有证明家庭身份的文件。而李白正好连这个基本条件都达不到。

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文》称李白为“绝世之家,难求谱牒”,“自朝以来,遗漏属籍”,说明家里没有李白家的记录,李白也没有谱牒。

[img]110841[/img]

太白醉酒图

那么为什么李白没有最后通牒呢?碑文说“龙初,潜归广汉”,也就是说李白家从中亚迁回,没有得到政府的同意,属于“偷渡者”。

李白这样一个没有“谱牒”的家庭,连父亲和祖父的名字都说不清楚,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退一步说,即使李白的家人有“最后通牒”,他也没有资格参加考试。大唐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先参加考试。”商人的孩子不能成为官员,更不用说科举考试了。李白的父亲是个商人。

不仅李白本人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他的儿子和孙子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不敢

假设李白是无辜的,他敢去考场展示自己的技能吗?或者李白能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获得金榜冠军吗?

在唐代,很难获得金榜的称号。当时流行的说法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然而,对李白有利的一面是,唐代进士科用诗赋取士,这正是李白的优势。

毕竟,唐朝的科举制度仍然是一个初创时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或“特色”。为了通过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唐朝政府允许“试卷”和“公众推荐”,以防止“一试终身”。

“行卷”是指考生在考试前将诗歌写成卷轴,向中国贵族和文坛名人投递,为同一考生创造声誉或向考官推荐扩大机会, 然后提高和排名第一的概率。唐代科举考试不糊名,考官经常参考考生平日的作品和才华来决定。白居易依靠“野火烧不完,春风吹又生”这首歌,感动了文坛领袖的顾情,为金榜题目奠定了基础。

“公开推荐”是指台阁近臣推荐的贡举人。韩愈的前三次科举都失败了,第四次因伯乐陆志的公开推荐而失败。

[img]110842[/img]

饮中八仙图

唐玄宗以诗赋取士,再加上李白诗名远扬,社会名气大的这些优势,以李白诗才金榜命名是很自然的事,也很有可能独占鳌头。

结语

李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不是因为他傲慢自负,而是因为他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就造就了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大唐少了一个状元,中国多了一个诗仙。


李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 为什么李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李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 为什么李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

  • 唐朝史上的超级卧底狄仁杰搞垮武则天的惊人手段
  •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

  • 唐朝最酷的公主:他和和和尚有外遇,但让丈夫在外面吹哨
  • 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人性聪明,深受宠爱。嫁给首相方玄龄的第二个房间,夫妻不和谐。后来,他与会昌寺和尚、玄奘高...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